防止通膨 人行官員籲人民幣升值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近期表示,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對比2021年2月和2020年2月的IMF大宗商品指數,全部商品指數比疫情前高出27%,能源指數高30%、非能源高25%。全球食品價格持續上漲,部分新興經濟體漲幅明顯。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近日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中國應該讓人民幣升值,以抵禦大宗商品進口成本上升後可能引發的輸入性通膨效應。

呂進中表示,作為全球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費國,中國不可避免地會透過進口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他認為,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復甦導致的需求擴張,以及主要央行採取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也起到一定作用。

他指出,由於企業議價能力等差異,不同規模企業受到的影響存在時差,小企業感受原料價格上漲明顯早於大中型企業。調查顯示,認為短期或中期會調整產品價格的企業占比達46.8%。其中,有1/3的企業已經上調了產品價格,平均上調價格10%。

呂進中說,調查顯示,企業接單已趨於謹慎,以短單和定金等方式規避風險。有37.2%的企業謹慎接單,26.3%的企業偏好接短單,19.9%企業收取部分定金。

他認為,要引導企業完善價格風險應對措施,企業應根據自身業務特徵,建立適合的風險管理體系,透過期貨等金融工具對沖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呂進中建議,研究改進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方式,反映真實通膨水準,從目前看資產價格有納入通膨考量的必要性,建議試點測算資產價格指數,並與CPI、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合成計算廣義通膨指數。同時,探索優化貨幣政策對廣義通膨指數的反應規則。

實際上,目前,大陸正努力應對逾3年來最快的生產者價格(PPI)漲幅,大陸政府近期將推出更多措施,以遏制大宗商品市場的投機行為,並平息通膨擔憂。

相關新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否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在中美即將啟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
新台幣匯率近期勁揚,引發市場對美國施壓升值的揣測。彭博和路透等外媒6日報導,台幣走升部分原因來自未經證實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