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第二屆余紀忠講座」第一場演講

中央大學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余紀忠講座,今年邀請翁啟惠主講「學術研究與社會責任」,在中央大學大講堂登場。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清大校長陳文村和交大校長吳重雨等人與會。

翁啟惠表示,科技的進步讓全世界縮短距離,世界變得更公開、透明,每個人都受到影響,即使疾病也是如此。就像此次新流感從墨西哥開始出現後,一個月各國陸續傳出病例,雖然疫情沒有想像中糟糕,但目前被認為防止新流感較有效的克流感卻傳出抗藥性。

在日本,有人吃了克流感會夢遊,有些經常使用的人出現抗藥性;美國有多達八成使用者已有抗藥性問題,未來防治和治療必須從疫苗和小分子藥物著手,中研院已進行研究中。

他也強調,目前醫界對癌症的來源和產生過程都不是很清楚,這也是科學家關心的議題,中研院已發展出分子探針,未來可應用在早期檢測並開發藥物。最近並透過分子探針發現很多細胞表面的醣分子和癌症有關,如攝護腺癌、肺癌等,未來可藉此發展出新治療方式。

翁啟惠指出,行政院宣布六大產業計畫,生醫產業方面,台灣已具有優勢,現在要有突破性改變,必須要有創新性產業出現。而要催化新產業的誕生,我國不能不往健康產業方向走,估算五年後,每年會有四兆產值,發展空間相當大。

但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考量社會責任。翁啟惠說,在人類追求物質滿足之外,如何善用科技成果也值得思考;應該要學習尊重差異及包容不同種族、宗教,每個人都能善盡自己的責任,並具有人文關懷。

附加檔案: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