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想代工莫德納?蘇益仁:緩不濟急不如爭取分裝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天表示,為建構我國將來mRNA疫苗自給自足的能力,將向美國莫德納公司爭取洽談疫苗代工,盼能整合國內業者打造mRNA國家隊,一步一步掌握mRNA疫苗的技術。但前疾管局長、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現階段要取得mRNA疫苗關鍵技術太困難,要應付國內的疫情,根本是緩不濟急,「爭取分裝、充填還比較有機會。」

蘇益仁點出兩大問題,首先是技術問題,台灣從未研發過mRNA疫苗,前端生產技術等於空白。蘇益仁說,mRNA疫苗為全新技術,少量細胞培養或許還沒問題,但光從5毫升想培養至50毫升,就相當困難,如想大量製作,製作100毫升,乃至2,000公升等原料,每個級距的挑戰相當大,「量越多,難度就更高」。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這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是莫德納最厲害的技術,也是我國必須學習、取經的部分。此外,我國也需發展相關佐劑等系統,一旦爆發疫情,才能自己製造生產。蘇益仁認為,除非莫德納原廠派員進駐國衛院,傾全力技術支援,否則台灣廠商頂多做到充填這一塊。

此外,疫苗生產能量也不足,有報導宣稱國家隊想要「六至九個月生產三至五億劑莫德納疫苗」,以現在台灣的狀況來看根本不可能。蘇益仁表示,每一家疫苗廠都有固定疫苗產線,且國內生技業長年下來的發展,技術面多著重在重組蛋白,現在若要一口氣引進mRNA技術,會有多少業者願意響應投入都是未知數。

他舉例,國光、高端、聯亞具備蛋白質疫苗的生產能力,台康具有充填能力,永昕則是生產蛋白質的上游廠商,這些業者本來就都有自己的業務,若要整合生產mRNA疫苗,還要經過各家業者的董事會、股東們同意,除非政府打算出面將產線收歸國有,否則不會太容易。

「生產mRNA疫苗絕非簡單之事。」蘇益仁說,莫德納公司去年年底也才生產幾千萬劑,在克服許多問題後,今年才逐漸擴大產能變大。此外,南韓之所以順利取得mRNA疫苗,除了政治因素外,「三星生物」廠房規模夠大,才是主要因素,但就算如此,南韓也只談妥後段無菌充填、標籤與包裝合作,能否技術轉移,還是未知數。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