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疫苗成為民眾關注焦點,國產高端疫苗昨(10)日宣布二期試驗解盲成功,但疫苗審查過程中引發的爭議,在各界有不少討論。對此,中研院士朱敬一提出自己對於「疫苗產業」的政策意見,並對至今的疫苗爭議給予3點建議。

疫情當前,各國紛紛對企業紓困,但根據國際企業資金媒合平台C2FO的全球調查,僅有42%受訪中小企業表示有收到政府紓困,「精準度」明顯偏低。C2FO台灣總經理陳識仁指出,現在台灣情況和美國去年疫情高峰相似,有37%中小企業面臨供應商延後付款的挑戰,台灣企業能不能撐過此波疫情,保住中小企業資金破口相當重要。

紓困4.0上路至今,截至9日,個人紓困補貼部分已撥付574.3億元給368萬人,但事業紓困部分僅撥款1.65億元。但目前來看,不論申請辦法又或是補助對象,都引發爭議,對於是否日後政策是否修改?是否全民普發現金?各政黨人物近期都各自提出看法。

美中對抗越演越烈,現在進入法律戰,美國參議院最新通過的「創新與競爭法」,要求列出竊取美國科技的大陸企業清單,並採取禁止進口產品措施,大陸則是昨天(10日)通過了《反外國制裁法》,將有法源來制裁西方國家官員。

行政院日前公布紓困4.0方案,多數新創事業被排除在外,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天表示,新創事業未被認列於受疫情衝擊的商業服務業,再加上新創事業具「尚無營收」的特殊性,將被排除於本次紓困方案,政府應在疫情嚴峻下提出適用於新創的紓困補助及貸款方案,積極維繫新創事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日經》報導,亞洲科技總編山田周平指出:中國的華為技術正在維持半導體的自主開發。由於美國加強制裁而失去了半導體晶片的代工廠商,但華為並未推進開發子公司裁員,而是仍維持業務,顯示出對因中美摩擦而作為戰略物資再次受關注的半導體的執著。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去(2020) 年疫情困擾美國,各項表現荒腔走板。最近的方方面面逐漸回穩,最壞的景況已經過去,甚至逐漸遠離。未來拜登的政策要「重建美好未來 (Build Back Better)」值得關注。

一直以來,指揮中心以快篩偽陽性比率太高為由,不主張普篩,隨著疫情加重,目前也只以紅區為首進行廣篩,因此相對其他國家,台灣篩檢率名列全球最低國家之一。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6月8日止,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才千分之29,無論是鄰近的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台灣篩檢率都是吊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