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政治與權力永遠是北京中南海戰略議程的重中之重,領導人的權力鞏固以及政治繼承主導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於涉外政策。雖然共同富裕有諸多符合普世標準的社會意涵,但不可避免地帶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目的。
《金融時報》報導,美、英、澳三邊協議不僅破壞了法國與澳大利亞的潛艇交易,還無情地讓歐盟和法國又一次領悟到它們在後冷戰時期影響力不斷減弱的事實。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經過美軍上個月匆忙從阿富汗撤軍的教訓後,歐盟有必要、也將發展自己的「共同軍隊」計劃,以減低對美國的依賴。
編按:繼拜登於G7峰會提出「重建更好的世界」,試圖主導疫後重建,以對抗中國「一帶一路」影響,《金融時報》16日報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年度盟情咨文演講中表示,在全球「超級競爭」時代,歐盟需要成為「更活躍的全球參與者」。
中國大型地產商恒大集團債務風險不斷攀高,恐引爆財務危機,金管會昨(16)日公布我金融業在大陸曝險情形,合計銀行在大陸子分行授信投資,保險、券商投信對大陸市場投資,以及國人所買境內外基金有包含大陸成分股在內的曝險總金額高達約2.25兆元,不過境內基金與壽險業都已有因應減碼,對於恒大事件發展是否會引發系統性風暴,值得投資人關注。
中央銀行16日在其臉書上以「金融史上的今天: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倒閉,並擴大成舉世震驚的全球金融危機」為題貼文,針對近期大陸房地產巨擘「恒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市場擔憂醞釀大陸房地開發商的破產潮,更被外界視為是大陸版的「雷曼時刻」。
《工商社論》指出,再好的經濟和社會政策,都必須有一個健康的人口結構做後盾,才能達到順水推舟的效果。然而,大陸的人口結構卻一路往老齡化和少子化的「不健康」方向而去,不僅無法成為政策的推力,反倒成為許多政策的阻力。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沈寂多時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近期因中國大陸再度提出加入意願,且獲得新加坡支持而再度登上版面。但實際上CPTPP近年動作頻頻,只是被美中對抗、台美升溫等因素搶走媒體光環而已,也反映出台灣似乎有只看台美、單押美國而放棄CPTPP的傾向,不利於經濟風險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