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向來被稱為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目前似乎已成為歐洲的最大拖累恐淪「病夫」,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德國是所有西方大型經濟體中,對大陸曝險最大的國家,隨著去中化浪潮來臨,德國企業面臨威脅,加上能源轉型、缺乏人才等挑戰,恐成為今年唯一出現萎縮的大型經濟體。

第78屆聯合國大會9月5日將於紐約開議,台灣今年主打4大訴求,首要即是敦促聯合國修正對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凸顯中國不能代表台灣,以徹底解決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問題。本月31日英國也呼應台灣需求,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打破政治禁忌。

近期部分美歐媒體試圖將金磚塑造成七國集團(G7)的地緣政治對手,這反映出西方對金磚力量壯大的恐懼,甚至有媒體稱「金磚國家已成為一個由中國和俄羅斯主導的威權和反動領袖的全球俱樂部」;但是也有看法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美國安全顧問蘇利文就說,每個國家都有選擇合作夥伴的自由,金磚國家並非是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因為它們的利益存在較大差距。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27日抵達北京,28日與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舉行正式會談。雷蒙多強調,中美經貿穩定至關重要,雙方若能以開放和務實的態度面對問題,將能取得進展;王文濤稱,準備好與美方共同努力為兩國企業促進更有利的政策環境。

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舉行的全球央行年會上,幾場高規格的演講及幾篇經濟論文都指出, 貿易壁壘升高、人口老化、由碳基化石燃料大規模轉型為綠能,這些全球趨勢未來多年都會加深全球通膨壓力,讓聯準會(Fed)與各國央行難以管理他們的低通膨目標。

高貿易壁壘、老化、綠能影響

美聯社28日報導,全球央行年會25、26日舉行。數十年來全球經濟一直往更強整合發展,商品在美國及其貿易夥伴間流動得更自由。...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汙水24日開始排入海洋,日本環境省27日說,海水樣本檢測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意味著放射性物質水平在安全範圍內。不過,約500名來自日本各地民眾以及部分日本在野黨議員,在福島磐城海邊集會要求停止核汙水排海,包括韓國4名國會議員同日也前往福島參加,一同向日本抗議。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5日在傑克森洞年會發表重要演說。對內容進行抽絲剝繭後,通篇展現的是鮑爾對抗通膨的決心,沒有任何隻字片語顯示出緊縮周期已告結束的蛛絲馬跡。但反過來看, 鮑爾也並未明確表示短期內有必要升息,仍將維持步步為營的決策立場,只有在必要時才準備進一步緊縮。整體來看,演說內容四平八穩,一方面堅持對抗通膨,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利率走向保留彈性;內部鷹、鴿兩派取得微妙平衡,市場多、空雙方也都能各取所需。

鮑爾演說的基調,...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