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美關稅談判,已經到了大限的8月1日,據悉大框架極有可能美國課台灣15%關稅,台灣開放美國進口產品零關稅,另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的談判小組,備極辛勞,如果能談到這樣的條件,相當不容易,要給予肯定。
美國對等關稅將於八 月將上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剛簽署 行政命令 ,而根據白宮最新公布的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台灣稅率為20%,高於日韓的15%。對此,總統賴清德今(1)天上午回應,台美雙方簽有保密協定,在未確定最後稅率前,雙方不得公布談判細節;未來談判完成後,攸關國會部分一定會向國會報告,取得國會同意,也希望在野黨能多給予談判團隊支持。
河浪武史:美國和歐盟(EU)7月28日公佈了關稅談判的協議內容。與日美協議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盟將取消對美國工業産品的關稅。就連重視國際規則的歐盟也甘願接受「不平等協議」,世界貿易正在從法治轉向力量支配。
美國對等關稅寬限期的8月1日期限即將到期,美國總統川普已經陸續與美國前十大貿易赤字的國家達成貿易協議,或者公布其關稅數字,目前唯獨少了台灣;有涉外人士分析,川普政府已經進入要求各國用巨額投資換低關稅的階段,就看台灣願不願意接受。
根據金融時報與路透社報導,川普政府考量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不允許賴清德過境紐約,原先傳出8月的過境安排因而推遲。目前為止,總統府維持近期的論調,表示賴清德目前沒有海外訪問的規畫;美國國務院則表示,不評論假設性的狀況。
美歐27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美對歐盟進口商品課徵15%關稅,歐盟則承諾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且在美投資6000億美元。不過,德法領袖卻批評,此舉不僅衝擊雙方經濟,而且根本就是屈服之舉。
美國聯準會 (Fed) 獨立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22 日) 對 Fed 主席鮑爾的持續攻擊升級,著名經濟學家、 劍橋大學女王學院院長伊爾艾朗提出一項引發巨大爭議的建議,稱「為了保護聯準會的獨立性,鮑爾應當主動辭職」。
在港元、美元之外, 香港穩定幣法案中提及可以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提供想像。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由於對美國穩定幣立法進一步強化美元主導地位的擔憂,北京對穩定幣日益感興趣,且正以香港為沙盒,探索穩定幣作為未來替代支付方案的可能性,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