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7 月 31 日,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自 2022 年起便啟動無數軍演、訓練,以模擬封鎖台灣的情境。為了解所有潛在挑戰,CSIS 進行了 26 次兵推,發現「封鎖台灣」對中國來說並非低風險、低花費的選項,因為任何封鎖皆有可能導致大規模的戰爭;就台灣及美國來說,報告建議雙方可以再進一步著手強化「威懾性」的結構工作,使得中國認為封鎖並非唾手可及。

美國對等關稅風暴未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預告擬在下周「開獎」藥品及半導體關稅,市場屏息以待,另外引發討論的是,前美國國務院資深顧問的惠頓(Christian Whiton)4日以「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為題發表投書,直指現行民進黨政府因許多失策導致與川普政府漸行漸遠。對此,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今(5)日在社群平台X提出6點分析指出,他認為總統賴清德的對美政策完全是自己的主張。

前美國國務院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日(5)前大力批判賴政府對美方針,以「臺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為題在個人部落格上 發表專文 ,立即引發眾多國際關係學者關注,一日之內輿論四起,本文將帶您快速回顧惠頓的論點,以及各方視角,並附上個人觀點。

惠頓(Christian Whiton)是美國前國務院資深顧問,曾於小布希及川普政府服務,專注外交政策、貿易與國家安全,...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5號告訴CNBC,他最快將於下週公布關於半導體與晶片的新關稅, 「因為我們希望晶片在美國生產」; 他還聲稱,台積電將投資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8.97兆元)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全世界最大晶圓廠。對此,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直指「 台美關係 異常緊張」,更點名 川普 有意對台灣 晶片 祭出破壞性關稅,讓台廠與台股投資人全都繃緊神經。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對台灣產品加徵「暫時性」20%關稅,台美雙方目前仍在協商中之際, 台積電 卻驚傳有員工涉嫌竊取2奈米先進製程機密,檢調已依《國家安全法》展開調查。由於2奈米製程為全球最尖端的半導體技術,事態恐牽動台灣在國際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導地位與國安議題。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指出有人帶槍投靠跳槽到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TEL),並傳出將相關機密洩漏給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作為開發時設備調整的參考資料。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宣布,為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首度規劃「2025台灣週」活動,將於10月15日至23日登場。他指出,已有8家國際外資投信擬在台設立區域中心,另有5家外銀加碼投資台灣,顯示國際資本市場對台灣布局意願升溫。

美國公布台灣對等關稅暫時是20%,7日就要生效了,目前台灣還在爭取調降,但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被訪問時卻說,這些關稅基本上已經確定了;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則強調,台美還在談判,在野要求要公開部分談判內容,外交部次長陳明祺強調,最後有具體內容敲定,該送立法院的報告一定會送。

8 月 1 日,《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修正條文、有關「80 歲以上、重症免附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家庭看護移工」配套子法正式上路。針對新制啟動將會使得家事照護移工(家事移工)需求遽增,進一步衝擊重症家庭的問題,勞動部、衛福部 7 月 29 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配套子法,希冀能夠有效降低衝擊、保障重症家庭權益。消息一出,各界開始審視其可行性、可持續性,以確保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之際,走出一條台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