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臺灣新住民人口近五十九萬人,加上廿一萬名外籍移工,共八十萬人口交織出台灣的照顧者新面貌,在臺長居十年以上者陸續來到中年,日常生活除了得面對照顧伴侶、家庭或雇主外,同時可能面臨長期慢性病或高齡老化的威脅,在老年照顧的光譜上,新住民們很快將從「照顧者」這頭逐漸位移到「被照顧者」那端,新住民同樣也面對高齡化狀態。

2024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變數,俄烏戰爭未解,區域衝突不斷,且從台灣開始,日本、印度、歐盟及美國等,未來12個月都將歷經關鍵大選。唯一的不變,可能是各國繼續將確保經濟安全列為優先議題,並加速落實機制的建立。

中國大陸近期公布貿易壁壘調查結果,認定台灣對大陸存在貿易壁壘,同時中止原本列入ECFA免關稅優惠的12項石化產品,兩岸由於政治對立,所引發的貿易衝突,現已升級成危機。

今年起排碳有價!依環境部規畫,今年第一季碳費將由碳費審議會拍板,排碳2.5萬噸的事業單位明年將要繳交碳費,環境部3日與環團座談時卻表示,擬提供各廠2.5萬噸的免徵額度,環團當場批評,如果有公司刻意化整為零,就能獲得更多的額度,且以碳費一噸算300元共500餘家,碳費恐減徵37億餘元。

台灣的對中國大陸投資在2023年大幅減少,中美對立全面展開後,美國對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等,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證券交易法明白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申報「財務報告」和「年報」。如果發行新股票,必須編製「公開說明書」;辦理公開收購時,應編造「公開收購說明書」,但沒有一個條文規定「永續報告書」。

總統大選三黨攻防戰,從兩岸關係、三人不動產問題、互相質疑貪腐,天馬行空的政見,真令人眼花撩亂。其實人民期待的不多,只希望有房子住,穩定的工作及收入。安全上班或回家,不虞被詐騙集團或強盜欺凌,全家平安過生活而已。

環境部29日公布「碳費收費辦法」條文草案,在外界最關心的減量額度部分,國內減量額度有三大來源,包括自願減量專案減量、抵換專案減量額度、以及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將會設計不同扣減比率,至於國外減量範疇將會另訂,但是在額度部分,則會參考新加坡作法,上限定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