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對貿易夥伴「全面開戰」,歐盟基於擔憂歐、美關係可能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正加速與全世界多國議定貿易協定,以分散市場。歐洲央行(ECB)預料本周也將降息1碼,以緩解經濟所受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的關稅戰在全球開打,大多數國家基於形勢比人強,接受為期90天的關稅諮商談判,期間還發生美國海關公布免稅編碼的插曲,但最終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 金融面也出現引人注意的新變化,範圍涵括股市、匯市和債市,接續關稅戰的拉鋸,中美兩強經濟領域上的交鋒,即將從物流面擴大到金流面,須密切注意對台灣產生的衝擊,尤其是來自匯市的變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政論節目「本周」訪問說,美國總統 川普 政府11日免除一系列電子設備的對等 關稅 只是暫時豁免,這些獲得豁免的產品將面臨「 半導體 關稅」,預計一到兩個月內實施。

健保署於全台陸續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台北區本月正式上路,各大醫院擔心門診衝過量,給付遭到斷頭,最後拿不到錢,均嚴陣以待。台大醫院研擬於今年第3季調漲掛號費,並門診減量,規定每位醫生只能看80名病患,若超過上限,醫師將拿不到診療費,雙管齊下因應財務衝擊。

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昨邀十五位藍營縣市首長共商美國 關稅 對策,會後發表四點聲明,包含紓困優先,擴大規模到兩千億;擴大內需,觀光先行,產業升級;啟動國際談判,拓展多元市場;中央與地方攜手面對挑戰。朱立倫呼籲,國難當頭,執政黨應全力應變,停止政治內耗,籲請 賴清德 總統召開國是會議。

美國總統川普主導貿易戰升級,但9日突然宣布關稅暫緩90天,台灣持續和美方協商, 對於央銀能否以持有的美債部位,當做談判的籌碼,央行總裁楊金龍10日表示,「建議相當好」,如要和美國談判,會告訴對方,美國因應赤字要發行公債融資,台灣對美債一向都是長期持有,不是買了又拋售,對降低美國融資成本有所貢獻。

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125%,如加上日前因芬太尼問題而加徵的20%關稅,累計稅率將達到145%,對此,大陸官方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對外宣稱要「奉陪到底」。在美國關稅壓力下,有著習近平智囊、大陸「國師」之稱的經濟學家鄭永年認為,「關稅之爭是有限度的。只要關稅加到60%至70%,跟加到 500%其實沒區別,都沒法做生意了,就是脫鈎了。」

川普 政府日前公布「 對等關稅 」細節,引起全球軒然大波。雖然各國了解川普上任後關稅政策是玩真的,但是對等關稅幅度之大,涵蓋範圍之廣,還是出乎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