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7月22日進一步降息。此舉是按照擴大內需的方針採取了行動,但降幅僅為0.1%。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和銀行獲利的惡化正在讓貨幣寬鬆的空間縮小,從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困境。
7月迄今全球發生許多大事,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遭槍擊、並被共和黨提名參選美國總統、民主黨的拜登總統宣布退選、中國大陸召開第20屆三中全會、民進黨召開第21屆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兼任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強調要建立台灣主體性國家認同。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另外,何佩珊也提到勞動部自2020年起逐年撥補,迄今已挹注2670億元,截至今年三月,勞保基金水位已來到新高,達9941億元,現在財務相對穩健,沒有破產問題。對於媒體進一步追問是否將撥補入法,她說,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就是一個改革,「我們已經透過撥補勞保財務進行實踐。」
經濟部能源署昨(19)日預告《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針對放寬現行綠電交易限制,修法聚焦三大重點,一是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之間可做交易;二是將併網型儲能、需量反應參與電力交易交易平台等新型態電業納管;三是確保「電力交易平台」運作的中立與公開透明。
在距11月5日總統大選僅100多天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宣布決定退選,並表態支持副總統賀錦麗接棒,拜登表示自己將會在剩餘任期內專注履行總統職責,「這符合我的政黨和國家的最大利益」——至法定任期結束的2025年1月20日中午之前,拜登還有最後6個月的總統任期;這一決定無一寫下美國現代選舉史上史無前例的一頁。
中國共産黨重要會議-第20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三中全會)於18日閉幕,確認了以國營企業為支柱實現成長的方針,同時還提出強化供應鏈的方針。 三中全會主要是審議經濟政策問題。 18日公佈的公報可以説是2022年秋季黨代會形成的領導體制首次提出的中長期經濟運營框架。
國科會表示,AI技術近年發展快速,為整體產業與社會活動帶來廣泛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作為我國產業及國家發展之關鍵競爭優勢,鑑於AI技術可能面臨的挑戰,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親自徵詢各界意見,提出《AI基本法》草案。
總統府設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於25日召開首次會議,聚焦氣候變遷對台灣的衝擊,及能源電力供需二大議題。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將報告電力供需,能源結構例如核能等恐難避免被觸及討論。知情人士說,2030年減碳目標上修至24±1%,但此涉及減碳工具力道,和能源政策、電力排碳係數、是否使用核能相互連結,倘若沒有很大力道去改變,目標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