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七大工業國家(G7)財金首長日前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分析師表示,這將使得大型跨國企業的稅負提高一倍,台六國大企業首當其衝;另外財政部及會計師認為,台商以中小企業為主,影響不大,但有三類台商恐受影響,並牽動台積電等產業全球佈局。
印太地區的西太平洋作為美中軍事博弈的前沿最近成為五角大樓和國防專家的熱議焦點,以應對中國“嚴峻持續“的軍事能力增長。專家認為, 中國因不受《中程導彈條約》限制,導彈數量超過美俄和其他地區總和,外加海軍迅猛發展,已經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拉開了海權爭奪,這是美國冷戰以來首次在印太地區面臨挑戰。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6日表示,美國不會同意給予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任何形式的特殊待遇,因認為這些待遇將削弱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度。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十三日在峰會公報中首度提及台灣局勢。日媒報導,G7各國原對提及台灣有歧異,法德不願得罪中國大陸,面露難色,在日美力促下,各國領袖於公報發表前數小時才定案。對此,蔡英文總統沒有多加發言,僅表示須堅守信念。
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稅務專家表示,最低企業稅可望為全球政府增加每年1,500億美元稅收。
七國工業集團(G7)峰會聯合公報在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上,嚴詞點名中國,引來中國駐英國使館強硬回應,稱「歪曲事實」、「顛倒是非」,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暴露美國等少數國家的險惡用心,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達成具里程碑意義協議,支持創設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至少15%,這項協議其後可能成為世界性協議的基礎。
第31屆北約峰會落幕,「中國帶來系統性挑戰」首度納入北約公報內容;不過,北約成員國將持續在可能之處與中國大陸維持建設性對話,互惠的透明與理解將使北約和中方均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