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八里岸上也沒幾棟房子,這應該是六十多年前的淡水河印象。

隨著時間巨輪的轉動,同一場景在不同時代、不同畫家的筆觸裡,呈現了不同的面貌,堤防建了,房子多了,或晴或雨,或早晨或黃昏,各有不同的味道。過去四十多年來,我曾在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不同季節下,從觀音山、大屯山、七星山頂鳥瞰淡水河,...

高雄氣爆發生至今,令人擔心的除了始終不見一個有效調度與整合的救災架構、程序與方法,更隨著各種跡象與證據一點一滴揭露,所謂的真相,反倒成為各方互相推委塞責的出口。

「歷史是現在進入未來的鑰匙」──如果抛棄歷史便等於放棄未來。文化保存不是懷古,是沉澱、再出發的過程、是我們在詮釋與尋找需求、傳承的過程。因此台北不應該也不可能變成山寨版的「紐約華爾街」或是「東京六本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台北,一個包容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文化、並擁有自己的風格的城市。

日前原本預計搭機從台東回台北,但因天候因素改搭自強號,從台東、花蓮、宜蘭、基隆,一路搖晃到台北,總共花了五個半小時,沿途經過的花東地區、蘭陽平原、瑞芳八堵,最後回到台北,正好呈現出台灣「鄉」、「鄉城」及「城」的三大空間區塊,沿途的地景更突顯出台灣城鄉發展最深層的結構性議題:城鄉如何因「差異」而永續?

李鴻源老師是台大土木所教授,專長為水利工程,曾擔任台北副縣長、工程會主委、內政部長等公職,學術與政界經歷豐富。過去李老師曾以水利專長,協助復育櫻花鉤吻鮭、為新北市規劃300公頃人工濕地並結合環境教育,擔任內政部長期間致力推動國土規劃,並且長期扮演工程與生態界之間的對話橋樑。在本次專訪中,李老師談到了上述經歷,並且特別說明國土規劃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聯,最後期勉關心生物多樣性的同學用功、務實、溝通並持續關心。

...

數十年來,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曾經,台灣錢淹腳目,說明了我們經濟起飛的盛況。然而經濟發展的背後,我們也付出慘痛的代價-環境。一個個的颱風豪雨所帶來的災害,我們在償還曾經帶給環境的傷痛,也不斷驗證氣候變遷的確實存在。近幾年,在突破悶經濟的壓力下,環境保護更加被視為阻礙經濟發展、產業開發的絆腳石、問題製造機。事實上,人類本身不也是環境的一份子嗎?環境本身也有其經濟的價值與衡量,只是少有人願意在多方價值與利益衝突下,合理考量、計算它的價值與代價而已。...

今日的能源困境,是大家所共同造成,因此我們也有義務共同承擔。雖然有些不在地震帶的國家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核能是他們選項之一,但是在台灣,尤其是核四,我們缺乏足夠的風險評估資訊及發展條件,也缺乏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

核電的使用向來備受爭議。不可諱言,核能發電的技術不斷改進、成本穩定,較不會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而產生大幅度的變動,且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少。雖然直到目前核廢料處理未獲妥善解決,但在「京都議定書」...

因為菲律賓板塊及大陸板塊的擠壓,台灣是地球少數擁有百座超過三千公尺高山的島嶼,這座天然的山脈屏障,替我們削弱了颱風的侵襲,但也因為高山的地形效應,讓我們每場颱風所帶來的雨量遠超過和我們地形非常類似的菲律賓及日本。還在長高的山,破碎的地質,陡而急的河川,加上強降雨及頻繁的地震,山崩、地滑、土石流、河川沖刷、橋樑斷裂、海岸侵蝕等災害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們。根據世界銀行的評比,台灣有百分之七十三的人會遭受到兩種災害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