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问题一: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之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期间,当时虽有“临时约法”规定对言论、出版、结社等的自由,但实际上袁世凯及其所控制的国会利用各种立法对此打压得很厉害,报刊数目有很大缩减,章士钊1914年创办的以政论为主的《甲寅》杂志就在该年被查禁,作为前《甲寅》的编辑,陈独秀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申请创办《青年》,有没有收到当时主管出版机构的刁难?《青年》的撰稿人都有哪些?办刊的费用来源?...

繼去年台灣“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

“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根據去年民間對話的經驗,很期待這次充滿“想像”的嘗試,為大眾找到可以發聲的機會,“未來是我們的,不要被政治議題操弄、影響”,大聲說出自己的感想,凝聚更多民間的力量。

“...

壹、前言

自古以來,臺灣因為擁有傲人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歷程也與海洋息息相關。隨著對於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用途也更多元。從傳統漁業捕撈及海洋運輸為主,擴大到各種不同的資源攫取型態。舉例來說,隨著技術進步使得人類能探勘更深海域的油礦、金屬礦及熱液礦,提升了礦產產量。人類也從海水提煉鹽、鎂、溴及鉀等化學元素,並成為冷卻用水及耐鹽植物灌溉用水。而海洋農牧技

...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前人口學者愛講人口不只是量的問題也是質的問題,我最怕聽到質的問題這樣的提法,質是非常有爭議的,量的問題就是很明顯,質的問題不應該是好壞而是人口結構的問題,問題已經是發生了,我們被逼要作一種論述或思考。目前基礎調查與研究不夠,更坦白一點,背後的價值抉擇與論述還沒有被社會消化。...

一代報人余紀忠先生於二○○二年四月九日辭世,轉眼已逾三周年。這三年來,國際局勢的變化,圍繞著全球化的快速腳步,也使海峽兩岸呈現全新的面貌,並在經貿層面上發展出更為緊密依存互動的關係。

回顧余先生的辦報理念,每每以如何使兩岸經由經貿往來,增益雙方的理性互動、互補雙贏為念,爰就兩岸所共同關注的第一課題,本書彙整「全球新局下的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的相關內容,期能匯聚海內外學者專家的卓見共識,找尋導引兩岸在經濟發展課題上得以共存共榮的解方...

時報廣告金像獎增設的水資源特別獎於昨天完成所有入圍作品評選,並針對本屆作品進行座談。與會評審均肯定這項以獎勵富有水資源環保觀念商業廣告的競賽,對社會亦有正面意義。

本次參與評審的包括師大環教中心主任汪靜明、黃禾廣告總經理何清輝、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政大廣電系教授劉幼琍、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蕭新煌、以及包括副局長金紹興在內的三位水資局官員。

評審會議一開始由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致詞。他表示,...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位有成就的學者,我也必須跟各位坦白,我為了要來做這場演講,在所裡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為他們剛離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結合了他們的意見,共同醞釀了今天的演講內容,因此這裡面不全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個成功的研究生,因為我也總還有其他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碩士論文是二十年前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

十多年來,台灣的自然環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從賀伯颱風、九二一震災,到最近的艾莉颱風,在在都重創這塊土地,旱澇頻仍,降雨頻破紀錄,年復一年,土石流的發生成了常態,家園破碎,崩坍的山林,潰堤的河川,不容已不同拖怠。重新省思台灣的山林政策,也就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之一。

為此,行政院決定大力推動國土復育方案,並研擬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積極推動其立法,但正因為國土復育方案與條例牽涉不同部會,影響大量人民生計權益,尤其是山居與原住民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