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動與美國推動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的背景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大廠紛紛赴美設廠,帶動相關供應鏈業者在美國形成產業聚落。這項海外佈局被視為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次重要的策略性轉變,同時存在著顯著的優勢與挑戰,形同一把「雙面刃」。

美國總統川普周二 (4 日) 正式宣布,對中國芬太尼相關進口關稅從 20% 降到 10%,並把對中國對等關稅從 34% 降到 10% 的休戰措施延長一年,象徵正式確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全面貿易協議的關鍵元素。這兩道行政命令將從 11 月 10 日起生效。

中韓兩國元首於11月1日在韓國慶州舉行峰會期間,雙方續簽規模達人民幣4,000億元(70兆韓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於9月已與歐洲央行、瑞士央行及匈牙利央行完成本幣互換協議續簽,總額合計5,400億元人民幣。 人行近期密集與多國央行續簽本幣互換安排,凸顯北京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圖。

美國聯邦政府自10月1日關門以來已邁入第34天,隨著經費凍結影響擴大,航空運輸與民生補助首當其衝,全美已有超過320萬名旅客因空中交通管制人員短缺遭遇航班延誤或取消;同時,美國營養補充援助計畫(SNAP)也陷入危機,60年來首次出現部分發放的情況,約4200萬名低收入美國民眾面臨斷糧風險。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並未釋出妥協跡象,聯邦政府恐在他第二任內刷新政府最長停擺紀錄。

中國商務部表示,將放寬對安世半導體(Nexperia)所產半導體的出口限制。先前,這家總部位於荷蘭的中資汽車晶片製造商陷入中美貿易戰的交火之中,導致供應受干擾, 衝擊了汽車生產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今天(11/1)於南韓慶州閉幕,在美國總統川普缺席之下,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 成為會場焦點;他表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特別是 人工智慧 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開闢新前景,他更宣布推動建立一個全球性的人工智慧(AI)治理機構,意在將中國塑造成除美國之外的貿易合作選項。

 中美元首10月30日舉行「習川會」後,雙方宣布在經貿領域達成諸多共識。美國白宮官網當地時間1日公布更多協議細節,除了中方在芬太尼管控、放寬稀土出口等方面的四大承諾,美國也正式宣布將部分產品301關稅豁免延至明年11月10日、取消科技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等,中美關係進一步和緩。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