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朝野政黨對立、僵局中三讀修正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迄今餘波盪漾,行政院宣稱會衝擊2025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揚言不排除提出救濟管道,似忽略修正《財劃法》目的旨意。雖修正版本尚未咨請總統完成簽署、公布正式實施日期,但讓結構過度傾斜、長達25年未調整不合時宜的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朝向更公平與合理的劃分,逐漸露出曙光。

大陸金融監管機構繼續釋放維穩信號,離岸 人民幣 兌美元(CNH)6日早盤短線走高約百點,收復7.35關口,目前報7.3471。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日報7.1876,較前一天小升2點,和路透預測偏離擴至逾1150點,顯示 大陸央行 對維穩人民幣匯率的決心。

在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房市泡沫破裂等不利因素下,中國經濟前途多難早已不是新聞。但中國經濟到底有多差呢?《華爾街日報》1日指出,在過度負債、過度建設與過剩產能的拖累下,中國經濟的巔峰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當初立下的「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目標,就算真的發生,恐怕要比北京所預期的時間延後數十年。

OpenAI 發佈新模型 o3,ACR-AGI 測試逼近人類智慧水準,預示AGI發展潛力,但同時伴隨風險,需國際合作治理 。新技術降低客製化門檻的情況下,「OpenAI-微軟-蘋果」聯盟或致市場兩極化。宏觀論之,美中競爭影響 AI 格局 ,高昂開發成本需公眾支持,規模法則仍待關注。(本段摘要由AI輔助生成)

本文探討人工通用智慧(AGI)的可能性及其風險,分析技術障礙(如「幻覺」及對經驗的需求)與哲學涵義,涵蓋就AGI的可行性的不同論戰,並簡介其爭點與近期發展。本文主張,對AGI的擔憂往往源自對去中心化的不信任及對系統的缺乏信心,而歸根究底,真正的威脅並非AGI,而是人類那僵化的價值體系,也正是目前AI系統所反映出的鏡像。本文強調,面對數位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倫理框架,以重新定義「美德」,並指導AI在社會中的角色。

日本的企業經營者正在對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對華政策提高警覺。日本經濟新聞匯總的「100位日本企業家問卷調查」中,回答「重新審視」或「商討重新審視」自身企業中國戰略的日本企業達到4成。對於川普給經營帶來的影響,回答「負面」的日本企業家也達到4成,正在為關稅提高做好準備。該問卷調查於12月2日至18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包括會長等)為對象實施,並得到了145家企業的回答。

2024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不斷升溫,美國與歐洲2024年重大事件餘波,比如俄烏戰爭、川普當選等影響,將在2025全球局勢中持續發酵,世界各國皆需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尋求政策平衡,才能應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的多重壓力。

2024年為全球大選年,國際社會動盪與希望交織,全球十大新聞充分展現了各地的挑戰與轉變。在政治層面,美國共和黨全面執政、歐洲政治右轉,以及南韓憲政動盪,皆彰顯出民主制度在極端情境下的壓力測試。中東局勢的迅速改變和俄烏戰爭進入新階段,進一步凸顯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同時,全球氣候變化議題未見突破,氣候大會進展緩慢,加劇了對未來環境的擔憂。細數各項事件,掌握趨勢,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為下一個年度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