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應效仿德國,制定限制網路煽動的法律,而不是任由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自行制定規則。
距離新冠病毒(COVID-19)爆發已經快一年,中國當局此前一直不願接受透明、獨立的團隊到武漢調查病毒起源。而在2020年歷經數月談判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獲得批准進入,歲然最初一切進行得並不太順利,但於本月14號,,WHO團隊將抵達武漢,而究竟還能查到什麼、無法查到什麼,種種疑問依然是懸而未決的謎題。
政府在1月1日開放符合萊克多巴胺容許值標準的美豬,以及30個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對萊豬的檢驗及上市,目前國內還在紛紛擾擾爭論不休,政府必須務實面對以解決美豬美牛之亂。
人口負成長專題報導指出,台灣少子女化形成國安危機,已經喊了好多年,如今步入人口負成長,問題更加凸顯且面臨急迫性,如果無法有效解決,減緩負成長速度,將造成人才短缺、消費力降低等問題,嚴重衝擊經濟。
編者按:台灣人口於2020年首度出現負成長,不論於自然增加或是社會增加部分。面對人口結構改變,高齡化正快速發生,對未來經濟、社會福利、國家財政與教育都將帶來巨大影響。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告訴《金融時報》2020年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是「決定性的一年」,優異的經濟表現給中國帶來1兆元人民幣投資流入。他認為,中國將會趕上紐約和倫敦,與它們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他正在大舉押注這一註定成為世界經濟中劃時代轉變的趨勢。
外傳中央銀行盯上出口商是否趁新台幣升值期間,透過海外貨款進行炒匯,派員金檢二、三家本國銀行,立委吳秉叡今(12)日上午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表示,金管會會否調查銀行有無涉及炒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會配合央行作必要了解。
編者按:日前紐時報導台灣防疫新冠肺炎成果斐然,卻也留下伏筆,這樣封鎖邊境的政策國民還能承受多久?報導中也以新加坡作為對比,該國對入境做分流的作法頗有成效。中研院李尚仁老師以此篇報導提出了兩國防役方針在政治、經濟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