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日前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在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電話會談時,重申釣魚台列嶼(日方稱尖閣諸島)適用日美安全保障條約。中國於2月1日實施《海警法》,授權海警在「中國管轄海域」處理外國船隻時動用武力。新法明天起生效,日本政府擔憂釣魚台海域升高緊張,已向中國政府表達憂心。

隨著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本週聚會,召開2021年第一次會議,這也是拜登擔任總統以來的第一次會議,美國中央銀行正面臨著停滯不前的經濟復甦,這受到高水平冠狀病毒案件的阻礙。

世界經濟論壇受疫情影響改採線上舉行,主辦單位敦促全球合作抗疫,但各國卻因疫苗分配不均出現分歧,歐盟催促藥廠交貨、提議管制出口,南非擔憂富國搜刮疫苗,呼籲停止囤積。

德國總理梅克爾警告稱,她不會在所有問題上都與美國新總統拜登意見一致,而且即使華盛頓換了新政府,歐洲也將不得不在全球承擔更多的軍事和外交責任。

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埃里安於《金融時報》撰文指出,美國新總統領導的國家不只面臨一個危機,而是多個互相強化的危機。若應對失當,這些危機可能互相助長,形成惡性循環。

據工商社論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財政部長提名人葉倫參與派任聽證會,拜登已經完成商務部長、白宮經濟委員會、白宮首席經濟顧問、美國首席貿易談判代表、以及白宮預算局長等經濟內閣閣員的提名。拜登的起手式與川普上任之初以退出國際組織的路線截然不同,焦點集中在美國內政的經濟政策上。

「你知道嗎?全球10大富豪光是去年賺到的『災難財』,利潤金額就足以拯救全世界的『疫後窮人』。」《Oxfam世界不平等報告》於1月25日公開——根據報告解析,在2020年的全球大疫中,無論是貧富差距、性別不平等與種族歧視等問題,都在經濟角度上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惡化,像是極端貧窮者的全球數量就大舉增加了2~5億人,全球收入中位數以下家庭的資產衝擊,恐需10年以上才能恢復;但以全球前1%富豪資產為例,金字頂端經濟的疫情衝擊,早已在全球爆發的9個月內就恢復「疫前水準」,甚至持續從各國的振興政策中獲利,藉由各種「災難財政策」繼續穩成最大贏家?

拜登總統25日起開始頒布一系列行政措施,本周每天皆針對不同層面的議題,提出政策方向與作法;「拜登新政」包括加強聯邦政府購買美國貨、種族平等、健康照護和移民庇護,也視氣候變遷為國家優先要務。另針對氣候變遷出台政策面對中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