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高雄市捷運黃線連接亞洲新灣區、都會核心區、澄清湖以及鳳山、五甲、前鎮等,路線總長約22.91公里、設置23座車站,可與紅線、橘線、環狀輕軌及台鐵各增加2處軌道轉乘站點,合計軌道運輸轉乘點共19處。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

日本內閣會議週二(13日)通過2021版防衛白皮書,首度明確指出,穩定台灣局勢對日本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穩定十分重要。還指出,美中在政治、經濟、軍事上互相牽制和競爭更加明顯,而且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區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軍事動向、國防政策以及與軍事相關事務的不透明性表達強烈的憂慮。中國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日本三度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將於明日抵台,又有消息傳出台灣自購的AZ、莫德納疫苗也將到貨,再加上台積電、鴻海簽約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似乎稍緩解台灣疫苗不足窘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突襲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登記疫苗預約系統,替年輕族群施打疫苗開啟一扇門,但也引發專家質疑,高風險族群應優先接種,以減緩重症與死亡率。

目前我國打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為15.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接下來將採用「劑次人口比」來計算全人口的疫苗覆蓋率,以計算得出的疫苗覆蓋率則變為16.27%,並指出,若按現在接種的速度,就能達到蔡英文總統宣示7月底達25%覆蓋率的目標。在接種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只因改變計算方式百分比就呈現上升,遭專家更質疑,有美化數字的嫌疑。

即便近年來許多國家宣示碳中和目標,不少跨國企業也紛紛向零競逐,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仍在持續增加。國際期刊《自然》最新研究指出,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的碳排額度,可能會在10年內用完,之後產生的「碳債務」需由「淨負排放」來補償。

雖然在疫情期間,成大社會科學院等單位仍透過線上方式,邀請全台各地的產官學研與NGO團體,昨天一起參與環境結盟論壇活動,希望未來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打擊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其中第4河川局提到最近因為各地垃圾焚化爐的年限紛紛到期、處理費用大增,使得很多垃圾都被倒在河川,需要環保單位從源頭管理做起才能杜絕。

今年才過到一半,台灣已遭遇「五十六年來最嚴重乾旱」與「七十四年來最熱五月」兩項氣候大禮,氣候變遷早非事不關己的危言聳聽,成為沉浸式的全民共業。自京都議定書以來,「減碳救地球」的做法已普遍為各先進國家接受,而巴黎協定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更明示,唯有二○五○全球達淨零碳排,才能勉強減緩氣候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