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 COP30 前發出警告:氣候臨界點正在被跨越

全球暖化比預期更快地跨過危險門檻,全球珊瑚礁目前正處於幾乎不可逆轉的死亡之中,這標誌著科學家週一所說的氣候驅動生態系統崩潰的第一個「臨界點」。全球 160 名研究人員在《全球臨界點報告》中提出了這項警告,該報告綜合了突破性的科學知識來估計不可挽回的臨界點,而這份報告是在今年於巴西亞馬遜雨林邊緣舉行的COP30 氣候高峰會前幾週發布的。
 
報告稱,一旦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攝氏 1.5 度(以森林砍伐率計算),亞馬遜雨林系統就面臨崩潰的風險,因此下調了亞馬遜雨林的預估閾值。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可能會受到破壞,而AMOC有助於確保北歐冬季氣候溫和。
 
報告的主要作者、埃克塞特大學環境科學家蒂姆·倫頓表示:“不幸的是,氣候和生物圈的部分區域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倫頓指出,在逐步淘汰對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化石燃料方面出現了一些正面的跡象。例如,根據非營利智庫 Ember 的數據,今年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沒人想只是遭受創傷和失去力量,」倫頓說。 “我們仍然有一些自主權。”
 
科學家在 11 月的 COP30 會議上懇請各國努力減少導致氣候暖化的碳排放。聯合國和歐盟科學機構的數據顯示,自然界變化的速度令科學家們感到驚訝,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前平均氣溫高出 1.3 至 1.4 攝氏度(2.3 至 2.5 華氏度)。
過去兩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兩年,海洋熱浪導致全球84%的珊瑚礁面臨白化,有些甚至死亡。珊瑚礁維繫著大約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在中東電力供應最少的國家,太陽能如今帶來了一線希望。
科學家建議,為了使珊瑚恢復,世界需要大幅加強氣候行動,將氣溫降至僅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 1 攝氏度的水平。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高級科學家佩普·卡納德爾表示:“新報告明確指出,氣候變遷負面影響的範圍和程度逐年增加。”根據各國政策,本世紀全球氣溫預計將上升約攝氏 3.1 度。

延伸閱讀:

地球發燒!今年9月再創「史上第三熱」紀錄 

根據法新社報導,歐盟的「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9日宣布,全球剛經歷了有紀錄以來第三熱的九月,顯示全球平均溫度連續多月在歷史高點徘徊。

數據顯示,今年的9月雖然未打破2023年創下的同月最高溫紀錄,但僅比去年同期略為涼爽。更令人警惕的是,今年九月的全球均溫,已比工業革命前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47°C。

科學家警告,像這樣看似微小的增溫,都可能對地球造成巨大影響。溫度的每一分升高,都會進一步破壞地球的穩定性,提高極端氣候事件的風險,並可能觸發具有毀滅性的氣候「引爆點」(tipping points)。

哥白尼氣候部門的戰略主管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全球溫度的背景大致相同,持續偏高的陸地與海洋表面溫度,反映了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累積的持續影響。」

連三年破紀錄 科學家:或為12萬年來最熱

科學家普遍預測,在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大規模燃燒化石燃料的影響下,2025年將成為繼2024年與2023年之後,史上第三熱的一年。

在下個月聯合國氣候談判於巴西登場前夕,這項數據無疑為各國帶來更大壓力。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減排速度,遠不足以避免氣候變遷的最壞影響,許多國家甚至仍在批准新的石油、煤炭與天然氣計畫。

哥白尼的紀錄可追溯至1940年,但透過對冰芯、樹木年輪與珊瑚骨骼等數據的分析,科學家得以將結論擴展至更久遠的過去。他們認為,當前這個時期,很可能是地球在過去12萬5千年以來最熱的階段。

 

相關新聞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再拉高,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透過社群平台宣布,自11月1日起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100%懲罰性關稅,以「回敬」...
根據《美聯社》發自加薩走廊的最新消息,在歷經2年血腥戰爭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已於13日向紅十字會(Red Cross)...
選舉産生下一任日本首相的臨時國會的首相提名選舉的形勢變得混亂。日本公明黨決定退出執政聯盟後,出現了如果在野黨團結起來推舉候選人的話,...
中國商務部今日宣布,即日起將對稀土相關技術、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目的是為更好的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