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襲現代車廠 拘提韓籍員工引發恐慌

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4日動員裝甲車進入艾拉貝爾(Ellabell)的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與LG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 Ltd)合資電池廠,拘留多達475名工人,其中超過300人來自南韓。南韓方面正積極爭取讓他們以自願離境方式回國,而非直接遭到驅逐。南韓外交部長趙顯8日證實,首爾與華府已就避免這些人在未來赴美時遭受不公待遇達成初步協議,但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仍強調,他們將被「驅逐出境」。
大規模突襲 引發美韓外交緊張
美國移民官員日前突襲現代汽車一間位在喬治亞州的電池工廠,隨後公開員工手部、腰部和腳踝遭到束縛,並且被押上巴士的影片和照片。韓聯社報導,這三百多名南韓公民有望最早在10日搭包機返回南韓。這次在喬治亞州薩凡納附近工廠的突襲行動,一共逮捕大約475名工人,其中超過300人是韓國籍,這也是美國國土安全部史上,在單一地點執行、規模最大的執法行動。
根據《路透社》報導,事件發生後,南韓外交部長趙炫火速啟程赴美,強調事件「十分嚴重」,並要求保障被拘留國民的安全與返國權益。首爾官員透露,許多工人隸屬分包商,現正透過「自願離境」準備搭乘包機返韓,後續能否重返美國仍待協商。南韓政府態度明確,不希望突襲讓個別勞工承擔不必要的不利後果。
根據報導,大韓航空最快10日將派出一架波音747-8i包機接回300多名南韓公民,該客機擁有368個座位,因此可以載回所有被拘人員,預計於當地時間10日晚間起飛返國。
川普:外企「要雇美國人」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在Truth Social發文,強調外國企業投資受歡迎,但必須「尊重移民法律」。他承諾,美方將快速核准專業人才合法入境,但同時要求這些企業逐步雇用並培訓美國工人。川普直言,美國在電池與電腦製造領域缺乏足夠人力,暫時需要外籍專才支援,但未來必須由本土勞工取代。
法律界與產業專家則持不同觀點。亞特蘭大移民律師卡克(Charles Kuck)指出,多數被捕者持B-1商務訪客簽證,原僅規劃停留數週,負責設備安裝與試運轉。卡克強調,美國本土並無這些專業機械的製造商,培養當地人至少需三到五年。
非營利組織「回流生產研究所」(Reshoring Institute)執行董事科茨(Rosemary Coates)也說,海外專員支援初期建廠是常態,1980年代的日本車廠與1990年代的德國車廠在美設點時都曾仰賴此模式,既能節省時間,也符合成本。
外交層面同樣敏感。這場行動距南韓總統李在明與川普在華府會晤、承諾深化經貿合作僅10天。韓方原推動7月簽訂的貿易協議,如今卻因大規模拘捕蒙上陰影。首爾已表態,將與美方協商避免事件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