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1強制社保 民怨起

中國大陸9月起,將採取強制繳納社會保險,引發反彈。因為社保扣除額佔月薪比例,最高達到6成,等於每個月領的薪水,有一半都要繳出去。對企業而言,也加重人事支出成本。有港媒分析認為,北京這項政策,不僅是勞資「雙輸」局面,更可能拖緩 經濟復甦。

中國社保體系包含「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企業若全額繳納,需負擔稅前薪資的30%至40%,再加上個人繳費部分,總繳納比例最高可能超過60%,遠高於已開發國家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完全繳納社保的企業不到三成。 

中國最高法院最新司法解釋明確表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或勞動者單方承諾不繳納社會保險都是無效的。這項9月1日起強制實施的政策引發廣泛不滿,社群媒體上有年輕律師控訴,月薪2500元人民幣,律所要扣除1800元人民幣的社保基金,實際拿到手的薪資僅剩700元人民幣,約3000元台幣,幾乎等同於付錢上班。

香港TVB新聞引述星島日報分析指出,「全民強制社保」的實施會帶來陣痛,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經濟復甦勢頭。如果更多企業因此倒閉,失業率進一步攀升,勞資「雙輸」的局面並非危言聳聽。 

強制繳納社保表面上是為保障勞工權益,但卻忽視了體制內外的養老金和福利差別巨大的現實。前官媒總編胡錫進公開支持「強制社保」政策,卻被網友依體制內福利公式計算出,他的退休金應該有3萬3千元人民幣,約14萬元台幣,迫使他趕緊發文澄清。

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財政部已宣布,為更好保障退休人員老有所養,2025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將繼續上調2%。然而,這項強制社保政策仍被中國網民聯想到古裝劇中虛構的《大明王朝》情節,諷刺政府為填補國庫空虛而向民間搾取資金。像是在上海,需繳納的社保基數甚至可能超過最低薪資,對低薪工作者而言,這意味著他們的薪水將大幅縮水,生活困境更加嚴峻。

李稻葵說,別光盯著“多收錢”,得想想怎麼讓大家“交得起”

清華大學李稻葵認為,社保關乎每個人的養老、醫療。但最近不少企業喊“交不起”,打工人也抱怨“工資到手少”。李稻葵說:社保運轉得“良性”,得給企業和個人都減減壓!是否給予企業一些租稅上的減免?才能夠同時滿足照顧老百姓退休的生活,也確保企業能夠經營得下去。

現在的問題是啥?企業覺得社保繳費像“大山”,尤其中小企業,利潤薄,每月硬著頭皮交,可能連工資都發緊。個人呢?工資扣完社保再減去房租生活費,剩的不多,有人甚至琢磨“能不能少交點”。兩邊都難,社保池子裡的錢咋能穩得住?

舉個例子,廣東一家小餐館老闆老王,疫情期間生意下滑,但社保一分不能少,最後只能裁員縮店。再比如,上海一位剛畢業的小李,每月工資5000塊,扣完社保和房租,只剩2000多,日子過得緊巴巴。這樣的例子,身邊並不少見。

李稻葵說,別光盯著“多收錢”,得想想怎麼讓大家“交得起”。

比如,能不能給暫時困難的企業緩一緩、減一減?等緩過來了再補上,總比直接壓垮強。對個人,繳費比例能不能更靈活?收入低時少交點,收入高了再多交,別讓社保成了“月光族”的負擔。

最關鍵的是,社保不是“無底洞”,得讓大家看到希望:現在交的錢,未來真能兜住養老、看病的底。把賬算明白,政策更貼心,企業願意交,個人交得放心,這池子水才能活起來!說白了,社保不是單方面“索取”,得讓企業能活下去、個人有餘錢,大家才能一起把這塊“民生蛋糕”做大。

勞工哭訴「扣完只剩700元人民幣」 外媒:將面臨經濟風暴

中國新社保制度將於9月正式落實,引起社會一陣熱議,中國社群上開始出現各種企業主、員工叫苦,一名法學畢業、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女生指出,自己的薪水扣完社保僅剩7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967元);一名企業主也表示,儘管只是按比例繳納,公司要負擔一名員工的社保也高達1400至16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5935至6783元),根本無法負擔其成本;外國分析師與政府官員則指出,中國這項新政策將會使政府面臨更直接的經濟風險。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1日發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內容指出雇主和員工之間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約定無效,勞動者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約時,有權請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此政策將於9月1日時正式實施。

根據《路透社》報導,分析師和1名政府官員表示,受到美國關稅衝擊,中國一些工廠在今年解僱了全職員工,並重新聘為日工,以節省退休金、失業救濟金、醫療費和其他保險費,中國強制社保政策意在填補高齡化地區枯竭的養老金,幫助中國轉型到更加依賴消費需求。這項政策可能使北京更接近履行其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長期承諾,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政府將面對更嚴峻的考驗,以及更直接的經濟風險。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New Supply-Side Economics)院長賈康指出,這項政策攸關到了許多小型企業的存亡;諮詢業者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分析師佩塞爾(Joe Peissel)則指出,中國目前的核心問題在於誰該為改革買單,以現在的趨勢來看,是由員工與企業承擔,所以中國政府應當制定新的政策,為福利體系提供更多的國家資源。

面對即將上路的強制社保,中國社群也出現了大量員工與企業主叫苦。一名來自法學院畢業,現正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女生哭訴,因為自己的社保要自己出,所以每個月2500元(約新台幣10599元)的薪水,扣完只剩700元(約新台幣2967元),也就是說,他辛苦工作一天的薪水僅有31元(約新台幣131元),但他無法不交社保,因為如果不交社保就無法當實習律師,更無法取得律師證。

除此之外,一名企業主也在社群網站表示,以他的員工為例,儘管只是按比例繳納社保,沒有全額繳納,公司每雇用一名員工,就要負擔1400至1600元(約新台幣5935至6783元)「小型企業根本無法負擔這個成本」。

相關新聞

鮑爾的謹慎基調反映了美聯準會正在努力應對的棘手經濟動態:他稱儘管失業率較低,但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奇怪的」疲軟跡象。 美聯準會主席傑羅姆·...
鮑爾已爲降低借貸成本鋪路,但就業、通膨數據可能成爲阻礙。 美聯準主席傑伊•鮑爾(Jay Powell)已爲美國央行下月降息掃清障礙。...
對人工智慧的質疑以及向之前不受歡迎的行業的輪動減緩了科技業的成長 在FED可能降息的前景,許多板塊:房地產公司、銀行、製造商等市場正在提振...
在中國政府 告知企業不要購買 輝達(Nvidia)為中國開發的一款AI晶片後,該公司正在叫停這種晶片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