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基本實現,美國制裁助推

     中國把人工智慧(AI)的應用擴大到新能源汽車等核心産業。把高科技技術普及到實體經濟中,加快産業升級進程。中國的高科技領域在長達10年的培育計劃「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下,美國的禁運也成為刺激,不斷發展。有分析認為,該計劃中提出的目標已經實現了近90%。

      「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在3月5日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中國國務總理李強確認了將AI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相結合的方針。政府工作報告中納入了具體方案,支援生成式人工智慧基礎模型的應用。報告還涉及了搭載人工智慧的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等下一代智慧終端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

      中國領導層尋求通過高科技的實用化,提高包括傳統産業在內的整體經濟生産效率。在部分高科技成長為領先世界的背後,存在2025年迎來最後一年的振興計劃「中國製造2025」。

      中國領導層在2015年制定了該計劃,目標是利用技術創新推動産業轉型。將作為建國100週年節點的2049年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前列定為最終目標,表示在第一階段的2025年之前進入製造強國行列。

      確定了重點加強的10個領域和23個項目,制定了國産比例的目標等。接連提出對相關産業的補貼和減稅等支援。在川普第一任期內被要求取消相關政策,隨後不再公開提及。 不過,中國領導層以同樣的政策思路,提出了包括高科技領域在內的「新質生産力」的增強。一直致力於實現「中國製造2025」中納入的目標。

美國國務卿警惕中國的技術實力提升

      隨著中國爭奪高科技主導權,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實力提升持警惕態度。「已達到或正在達到在大多數領域定為目標的技術的最尖端水準」,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2024年川普第二屆政府上台前發表的報告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作為對華強硬派的魯比奧在擔任參議院議員的2019年呼籲制定對策,包括限制中國的對美投資等。他的擔憂已經應驗,在2024年的報告中分析稱,在10個重點領域中,4個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5個領域「朝著先驅者的地位大幅前進」。

      針對列為世界領導者的純電動汽車(EV)分析稱,由於對電池技術的持續投資等原因,比亞迪(BYD)等中國企業正在生産具有價格競爭力且品質很高的汽車。在造船領域,中國被認為擁有達到美國200倍的産能,造船廠的生産規模可以與其他國家的總和相媲美。此外,還可以建造航空母艦和液化天然氣(LNG)油輪。   

     「已經達成目標的86%以上」,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也在2024年的一篇報道中如此指出,該報道驗證了「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的約260個目標。報道明確指出,對華關稅和制裁對於遏制中國「已被證明無效」。

      例如航空航太領域,幾乎實現了所有目標,包括探測器在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陸等。強調稱在與美國的對立激化、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交流也被切斷的情況下,「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取得了效果」。美國彭博社在2024年的研究報告中也斷言,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權爭奪中,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已經失敗」。

提高半導體自給率的目標依然遙遠

      「中國製造2025」確定的目標中也有未達到的領域。力爭到2025年將影響高科技主導權的晶片中「核心基礎零部件」等的自給率提高到70%。但據加拿大調查公司TechInsights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自給率僅為23%。

      在半導體代工方面,中國最大企業中芯國際(SMIC)比最尖端産品落後幾代。在半導體領域,可以説美國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的最尖端産品和製造設備出口等的對華施壓正在發揮作用。

 

      熟悉中國科技産業的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研究員王丹(音譯)強調,「即使並未實現目標,也應該關注自給率的提高和技術差距的縮小」。魯比奧的報告也警告稱,中國正在汽車和軍事用途的通用半導體製造領域建立主導地位。

      美國川普政府有可能會加強對提高技術實力的中國的封鎖壓力。在香港負責電子設備行業的外籍證券分析師認為,「與美國不同的中國自主半導體産業的形成將逐步加快」。被稱為「中國版英偉達」的中科寒武紀科技的股價正在飆升。中美之間圍繞技術主導權的摩擦將進一步加劇。   

摘自日經中文網

 

相關新聞

哈佛大學週一正式對美國川普政府提起訴訟,爭點圍繞聯邦補助與學術自主,先前,川普政府凍結哈佛大學22億美元(約台幣710億元)研究經費,...
中美關稅戰戰火延燒,除了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多家機構更提出警告,中國的通縮壓力恐將因此加劇,...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白宮考慮大減對中國關稅以緩和貿易戰,報導引述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對中關稅可能降至約50%~65%。知情人士說,...
美國總統川普正迅速讓美國變成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租稅天堂。人們只要注意到美國財政部肩負起退出透明化體制的使命、拒絕揭露企業所有人的真實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