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AI峰會落幕,全球AI治理出現分歧

巴黎人工智慧(AI)行動高峰會於2月11日落幕,然而全球AI治理出現明顯分歧。包括法國、印度、中國在內的61個國家共同簽署宣言,但科技強國美國與英國選擇不加入,凸顯了全球在AI發展路線上的重大分歧。
巴黎AI峰會的宣言題為「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指優先事項包括「確保AI開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考慮到所有國際框架」和「使AI對人類和地球而言是可持續的」。承諾共同強化需要「全球對話」的AI治理,呼籲避免「市場集中」,使全球人民更容易取得這項科技。為達成目標,峰會上宣布正式成立由國際能源總署(IEA)領導的AI能源衝擊監察機構,以及聚集相關產業主要企業的永續AI聯盟。
包括中國、法國、德國、印度、日本、澳洲、加拿大在內的61國簽署這份宣言,但英國、美國拒絕簽署。
范斯:需要一個能促進而AI發展的國際監管體系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在峰會演說中捍衛美國立場,表示將保持美國在AI產業上的領導地位,同時警告對AI的「過度監管」,恐將「扼殺由美國主導、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他點名批評歐盟的「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稱此法「制定有關刪除內容、監管所謂錯誤訊息的大量法規」。他說,這些法規給美國科技巨擘帶來不公平的負擔。
與歐洲希望加速制定人工智慧發展框架相反,范斯希望提供「盡可能鼓勵有利成長的政策」。
范斯進一步警告與專制政權合作的風險,表示美國政府將致力防止專制政權利用AI增強軍事情報和監視能力,或藉此獲取外國數據危害他國安全。范斯也暗批中國,稱幾個「獨裁政權」正在尋求利用AI來加強控制海內外公民。范斯說:「與他們合作意味著將你的國家束縛在一個獨裁主人身上,而這個主人正試圖滲透、挖掘和奪取你的資訊基礎設施。」范斯並提及「由專制政權大量補貼和出口」的「廉價技術」。這指的是中國廣泛銷售到國外的監控攝影機和5G行動網路設備。
英國:「你不該指望我們加入那些我們認為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倡議。」
英國首相施紀賢的發言人說,英國因「國家利益」而沒有簽署:「你不該指望我們加入那些我們認為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倡議。」認為該宣言沒有對全球治理提供足夠的實際明確性,也沒有充分解決國家安全和人工智慧給國家安全帶來的挑戰等棘手問題,但未具體說明反對該宣言哪些內容。
歐盟主席范德賴恩:「比賽才剛開始。」
歐盟執委會宣布投資約新台幣6.8兆元發展AI,並將打造「AI超級工廠」。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盟並未在全球AI競賽中落後,因為「比賽才剛開始」,全球領導者尚未出爐。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歐盟將領投500億歐元,加上歐洲產業及投資者承諾投入的1500億歐元,共2000億(約新台幣6.8兆元)投入發展人工智慧。
執委會新聞稿進一步說明這項「InvestAI」(投資人工智慧)倡議的重點,包括其中200億歐元將投入建造擁有約10萬個最新世代晶片的AI「超級工廠」,是目前歐盟建造中AI工廠算力的4倍,也是全球最大的公私合資AI工廠計畫。
她聲言使歐洲成為全球領先的AI大陸之一,讓AI成為無處不在的生活方式,包括運用AI支持競爭力、保護安全、公共健康,並使知識和資訊的取得更民主。
突顯全球在AI發展路線上的重大分歧
此次峰會的分歧突顯了在全球AI治理方面的兩種不同思維:一方面是以歐盟為首,主張加強AI發展的規範與監管;另一方面則是以美國為代表,強調維持產業發展動能,避免過度監管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分歧也反映了全球在推動AI技術發展與監管平衡上的挑戰。
印度總理莫迪在閉幕式上表示,印度將為下一屆AI行動高峰會的主辦國,繼英國、韓國及法國後,成為第4個主辦AI國際大型會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