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川普貿易戰加劇全球央行降息脫鉤
川普威脅的貿易戰正在使世界幾大央行之間的分歧進一步擴大,儘管其他經濟體的成長擔憂依然沉重,但美國FED卻推遲了降息。 聯準會上週維持借貸成本不變,鮑爾表示,利率將維持不變,因為強勁的美國經濟使政策制定者能夠觀望關稅和川普的其他政策如何影響通膨。
由於擔心與美國的貿易戰可能影響經濟成長,歐洲央行和加拿大央行今年已下調了借貸成本,並為進一步下調留下了空間。「幾年前,各國央行都不太願意脫離聯準會。關稅威脅和普遍的不確定性改變了這一現狀,」TS Lombard 經濟學家 Dario Perkins 表示。 “現在政策脫鉤更加明確了。”
市場已經注意到了這一趨勢,自大選以來,投資者預計各國央行將試圖減輕關稅帶來的打擊,因此預計美國以外地區將進一步降息。他們預計歐洲央行今年將再降息三至四次,英國央行也將再次降息,包括週四預計的降息。
資產管理公司PGIM全球債券主管羅伯特·蒂普(Robert Tipp)表示:“撇開邊緣政策不談,各國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非常大。” 「考慮到美國是全球的主要客戶,它在貿易戰中確實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 。這就是美國市場受到的影響較小的原因。對於其他國家來說,更強大、更多樣化的經濟將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由於通膨率將在 2025 年全年徘徊在聯邦儲備委員會 2% 的目標水平之上,許多經濟學家(包括負責制定利率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一些成員)認為,川普的關稅措施對價格的影響可能比他第一任期期間更大,尤其是在美國經濟火爆的情況下。
顧問公司獨立經濟(Independent Economics)合夥人約翰·盧埃林(John Llewellyn)表示:“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立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他央行更擔心不確定性對需求和活動的影響,而不是通膨,這或許是正確的。”盧埃林補充說:“川普總統所說的每一件事都會引發通膨——當然還有關稅,當然還有減稅。”
川普將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關稅的計畫推遲了30天,並威脅對歐盟商品徵收關稅。本週他決定對中國徵收 10% 的關稅。中國可以透過讓人民幣貶值、以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來維持全球市場份額,這實際上是將通貨緊縮輸出到美國以外的世界其他國家。關稅通常會對實施地經濟造成一次性通膨衝擊,但可能導致物價上漲穩定在央行不願看到的水平。是否會出現這種情況,取決於企業找到替代產品的難易度、貨幣走強的影響以及企業和消費者的通膨預期。
鮑威爾上週表示,官員們「只需要等待,看看」這些影響將如何顯現,然後再做出回應。聯準會副主席菲利普·傑斐遜週二表示,他「並不急於」降息。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負責利率決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委員奧斯坦·古爾斯比周三表示,各國央行過去傾向於淡化徵收關稅等供給衝擊帶來的通膨後果,這種做法是「危險的」。
儘管維持利率不變將使美國利率制定者與總統發生衝突,因為總統已明確表示希望藉貸成本「大幅」下降,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的政策讓聯準會別無選擇。僅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三國就佔了美國進口總額的五分之二左右——這可能導致價格上漲,從而引發更大的工資需求和經濟其他領域成本上升。
貝倫貝格銀行經濟學家霍爾格·施米丁表示,“當經濟運行相當火爆時,通膨預期失控的風險要比其他地區嚴重得多。”
歐元區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上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24 年最後三個月經濟沒有成長。花旗分析師表示,即便歐盟對美國非能源進口產品徵收10%的報復性關稅,對核心消費者物價通膨的上行影響僅有0.05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 (Nomura) 經濟學家喬治·巴克利 (George Buckley) 表示:「歐洲人更關心經濟成長受到的影響,而非潛在的通膨影響。」他指出,歐元區對美國的出口占其 GDP 的比重高於從美國的進口。
加拿大央行上週將利率下調至 3%,並警告稱,與美國的貿易衝突將嚴重損害經濟活動,同時推高價格。州長蒂芙·麥克勒姆 (Tiff Macklem) 表示,此舉是為了在川普對加拿大出口產品徵收 25% 的關稅時避免產生關稅影響。根據官方統計,加拿大約 77% 的商品出口到美國。
儘管川普暗示,對美國存在商品貿易逆差的英國仍有可能逃脫懲罰性關稅,但英國央行可能會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作為今日決定的背景之一。由於英國央行正努力應對近期通膨回升的前景,其官方利率目前高於聯準會的利率。但隨著英國經濟走弱,交易員押注英國央行今年將進一步大幅降息。
Evercore ISI 的克里希納古哈 (Krishna Guha) 表示:“英格蘭銀行希望英國避免直接徵收關稅。” “但作為開放經濟體的英國將受到全球貿易疲軟的第二輪影響。”
延伸閱讀:
英降息1碼 發出鷹派指引 暗示通膨降到2%目標之前只會再下調1碼
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6日決定降息1碼(25個基點),基準利率為4.5%,是2023年6月來最低;但同時發出偏向「鷹派」的政策指引,暗示在通膨降到2%目標之前,只會再降息1碼,比之前預測的降幅還少。
央行預測,今年利率只會降到4.25%,比去年11月時的預測高出2碼,主因能源、水費及公車票等價格上漲,使通膨看升;預測未來三年只會再降息2碼,將降到4%。依據此一預測,通膨率要到2027年才會達到2%目標。然而,市場仍認為降息幅度會大於此,英鎊應聲挫低,英國股市則觸及新高。
此外,今年預估經濟成長率從先前預測的1.5%腰斬到0.75%,主因生產力成長持續無力,且民眾的公共醫療支出增加,將使經濟惡化。
但路透報導指出,這次決策官員中有兩人投票主張降息幅度應該更大,加上央行上調通膨率、下修經濟成長預測,使得英國經濟有陷入停滯性通膨之虞,因此市場認為今年會再降息65個基點,比決策出爐前的60點還大。英鎊重貶,盤中一度跌逾1%,大盤指數富時100則大漲1.7%至8,767.5點,改寫歷史紀錄。
基於今年全英國將有逾50萬房貸戶的5年期房貸固定利率到期,因此央行藉由降息來緩解家庭的壓力。但央行警告,今年底時通膨率將大幅上升到3.7%,比上次預測的2.8%大幅提升。
央行總裁貝利表示,「好消息是我們能夠再度降息。我們將密切監視英國經濟與全球動向,並採取漸進且謹慎的作法來進一步降息」,但央行在聲明中增加了「謹慎」一辭。會議紀錄指出,「經濟的需求與供給軌道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可能影響貨幣政策」。
彭博資訊報導,早在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之前,物價上漲的壓力便已困擾許多國家,而美國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的威脅愈甚,經濟學家們就愈擔憂通膨重新抬頭的風險。何況美國對中關稅措施本周生效,顯示川普的威脅並非虛張聲勢。貿易摩擦與報復性反制措施的連鎖反應,正促使分析師重新審視全球通膨放緩的前景。
雖然中國目前對價格衝擊展現出較強的免疫力,但是如果關稅戰螺旋式升級,全球其他經濟體恐難倖免。不少經濟體正面臨內外交織的潛在通膨壓力。
美國銀行(BofA)上月對全球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全球消費者物價通膨重新抬頭已成大家2025年最關切的問題。雖然世界銀行預測通膨將放緩,但仍警告通膨的黏著性可能超出預期。
日銀放話升息至1% 日圓強升
日銀(央行)最鷹派理事田村直樹(Naoki Tamura)6日表示,日銀利率必須在自4月起新財年下半調升到至少1%的水準,暗示該央行可能再升息至少兩次。此話一出,日圓對美元升破152關卡,反映市場人士進一步押注短期利率將會上揚。田村的說法帶領日圓兌美元觸及151.81的2個月高點。日本2年期公債殖利率升抵0.765%,創2008年10月以來最高。
日銀在1月宣布短期政策利率由0.25%調升至0.5%,寫下2008年以來最高水準。市場目前押注今年7月再度升息的機率為50%。分析師認為,田村的最新說法加上5日甫公布的薪資增長數據,進一步強化市場看好日銀政策正常化的預期。
田村直樹指出,通膨風險持續走揚,企業也不斷地將增加的原物料和勞動成本轉嫁出去,這些都會支撐日銀將政策利率調高至對經濟中性的水準。他強調,日本的中性利率至少達1%,而且利率必須在2025財年下半達到此水準,屆時年度薪資談判的結果將證實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廣泛調薪情況。
日本財年從4月起算,2025財年下半即為2025年10月到2026年3月間。田村6日在長野縣的一場企業領袖會議發表演講時提及,「倘若短期利率維持在低於中性利率水準,會進一步推升通膨。」曾任職於商業銀行的田村直樹,向來被視為日銀最鷹派成員,他表示,企業與家庭的的通膨預期可能已經上達2%。有鑑於日本利率長期位在超低水準,日銀必須謹慎評估上調利率時間,對於升息對民眾的潛在影響不要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