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調漲票價平均26.8% 台電亦面臨漲價壓力

台鐵公司去年掛牌,原預估公司成立首年營運虧損約74多億元,去年12月估虧損恐達120億元,但根據最新財務資訊,實際虧損高達137.9億元,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底預估多了近18億元。台鐵表示,票箱收入受0403花蓮地震影響不如預期,去年底又新增職工福利金,但也強調其中配合執行政策金額高達199.53億元,損益才呈現虧損。

台鐵董事會昨天通過票價調漲案,平均漲幅26.8%,台北至高雄自強號票價從824元漲至975元,方案將送交通部費率審議委員會審議。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審議委員會本月就會啟動,通過後再送行政院審議,新票價最快上半年實施。

台鐵副總經理劉雙火表示,明年現金流轉正後,公司可正向營運,但會計帳仍是負54.46億元,這部分需靠附業經營及資產開發,預計2028年可轉虧為盈,最快2027年年中,會再視營運成本,評估是否要再調漲。至於票價調整後是否擔心客源流失?劉雙火說,票價調漲仍比其他運具如高鐵便宜,預估今年短期旅客仍會成長2%-3%,長途旅客則不太會流失。若花東需要特別運價,建議採花東基金補貼,不然對其他地區不公平。

票價漲幅低 台鐵產工對結果有意見

台鐵產工秘書長朱智宇認為,票價平均漲幅,有跟沒有一樣,台鐵既然先自行下修門檻,接下來還要替交通部承擔各種政策虧損,交通部不應再用「監督」二字來敷衍,未來該如何協助台鐵,以及各部分應補助多少,都應說清楚。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表示,贊成台鐵調漲票價,西部走廊公共運輸運價應要整體檢討,包含高鐵與國道客運以及其接駁系統。

如今台鐵總算擺脫卅年票價凍漲的緊箍咒,但這僅是台鐵的第一步,民眾更在意的旅客安全及服務品質,以近期春節疏運來說,光是小年夜一天就發生五起事故,白天出事、下午宣稱事故均已解除,營運恢復正常,但晚間仍有大批等待返鄉的旅客在寒風苦等延誤逾一小時的台鐵列車,引爆旅客怒火。台鐵事故狀況及低級錯誤事件更是層出不窮,站在企業永續經營的角度,台鐵票價確實有調整的必要,但怎麼樣落實安全管理、提升服務效能及準點率,是台鐵必須要回應社會的期待。

撥補落空 台電4月民生用電面臨調漲壓力

挹注台電財務改善的預算計畫遇阻,4月電價面臨調漲壓力,台電目前持續觀察能源價格走勢,作為電價成本結構調整參考;由於現階段台電民生電價賣1度虧1元,外界預期民生電價調漲可能性升高,若以台電財務狀況不再惡化推估,平均電價漲幅須達5.6%。

立法院年前通過刪除114年度挹注台電千億預算案,台電財務大受打擊,而台電另有113年度追加預算新台幣1000億元尚未審查,須待協商後再行處理,後續狀況未明,但已推升4月電價調漲可能性。

近年台電為了穩定民生物價,每年分別吸收民生電價成本超過800億元,3年間總計吸收逾2800億元,2024年全年虧損411億元,累積虧損已達4229億元。今年若無法獲得千億挹注,估計再虧約464億元,台電近期出爐財務報告也建議適度調整「民生電價」,以適度反映成本。

根據台電資料,目前民生電價330度以下用戶電價較20年前低,以最低的120度來看,現行是1.68元,2004年則是2.1元。反觀產業電價自2022年起已漲4次,每度電價已達4.29元,累計漲幅超過6成;民生電價單價則僅2.77元,以目前每度電售電成本3.71元來看,台電每賣1度電就虧約1元。也因此,外界普遍預期,若4月要調整電價,對象應為民生用戶。

經濟部已指示台電先預測國際燃料價格走勢,畢竟川普2.0來襲,川普取消拜登政府時代對石油、天然氣生產的管制,強化在地鑽探的量能、化石燃料出口等,同時也直接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降低油價,加上俄烏戰爭未歇,都連動未來化石燃料價格趨勢,須持續觀察。

台電如何止血?學者:舉債或漲電價

根據台電財務報告,燃料價格飆漲為台電主要虧損主因。2022年俄烏戰爭後國際燃料大漲,2022年平均國際燃煤價格飆漲至每公噸約370美元(約新台幣1萬2,167元),相較之下疫情爆發前平均約80美元(約新台幣2,630元)。台電在2022年起陸續漲電價,產業電價漲了4次、達每度4.29元,民生電價多凍漲落在2.77元,台電先前則指出「每賣1度就虧超過1元」。

對此台經院研究五所所長陳詩豪認為,若台電適度調整平均電價,也應改變電價結構,需要顧慮到能源貧戶與長期依賴醫療輔具的用戶,避免調漲對民生生活造成過度影響。

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虧逾4,229億元。經濟部雖然在114年度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但農曆年前立法院已三讀刪除這筆撥補預算,經部另編列的113年度編列追加預算1,000億元則尚未審查。

若台電無法獲得撥補,陳詩豪認為有2個方法因應,舉債或是再調整電價。

所謂的舉債就是對外發行公司債來籌措資金。台電今年規劃舉債額度1,500億元創歷年新高,但2024年底台電公司債在外餘額高達5,400億元,市占率高達15%;2024年底台電長短期借款也已破1.6兆元,負債比高達92.7%,陳詩豪認為,台電在現金流不夠的情況下,自有資金舉債也有空間不足的挑戰。為了降低負債比,資產重估也有風險。陳詩豪指出,核四資產雖然高達2~3千多億元,但由於已經停運,資產重估可能會淪為壞帳,即使核四廠改建成再生能源電廠,核電收入跟再生能源收入也有差,因此資產重估會是一個風險,認為台電不太可能重估。

台電即將推出的RE30、小額綠電與綠能業備用容量等,短期內也無法解決台電的財務壓力。陳詩豪分析,RE30、小額綠電設計是讓企業買得到綠電,綠能業備用容量也是為了提升電力系統可靠度,新對策可能有助於回收再生能源的建置成本,但整體規模過小,無法有效改善台電的財務壓力。

因此陳詩豪認為,調整電價是最即時有效解決財務壓力的方式,有鑒於產業電價已連漲4次,據悉台電近期釋出的財務報告就建議,「應適度調整民生電價或政府持續補助民生用電」。外界則推估,依據台電成本,電價平均仍需調漲約6.6%才能打平。

陳詩豪表示,若不調整電價,另一種機會就是等待國際燃料價格下降。目前台電主要虧損來自於採購國際燃料,如今燃料價格跟俄烏戰爭相比已經持續下降,端看未來燃料價格會不會往下跌,以現在電價來看,台電尚有獲利空間,但主要仰賴國際市場波動、川普上任後也有不確定性。

目前國內民生電價賣1度虧1元,台電需進一步調整電價結構,才能反映真正的能源成本。陳詩豪認為,隨著科技發展,電力正逐漸成為基本人權,高齡化輔具及維繫病患生命的醫療設備,都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必須注重電價結構的設計,避免民生電價受過多影響,特別是保障弱勢族群的基本用電需求。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