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審議會 下次模擬排演各徵收情況對 CPI 影響

碳費費率審議會7日上午召開第三次會議。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表示,第四次審議會則是將針對各種徵收情境的模擬結果、減量效果,以及對CPI影響進行討論,以利後續費率審議。

碳費費率第三次審議會聚焦在碳費三子法及世界各國在碳定價的相關規定。黃偉鳴表示,這次會議主要著重在鄰近國家碳定價實施經驗,以及碳費徵收配套三子法,讓委員們了解這些制度在設計的時候,會配合當地的經濟情況、能源發展情況來因地制宜調整。

黃偉鳴說,在碳費收費辦法中,環境部參考歐盟經驗設計高碳洩漏風險規劃,在這次會議上也與委員報告這樣的設計,而委員也認為應該針對減碳效果提出數據與證據探討。

參考國外經驗,他說,韓國實施排放交易制度、日本新加坡實施的碳稅之度,各國在實施的時候都有考慮當地的情況,也都會設計過渡轉型的制度,舉例來說,利用較低的初始費率、部分免徵項目、給予排放責任折扣等,這樣的經驗來說,國內在起徵碳費的時候,可以協助產業在初期可以轉型因應。

學者分析碳費子法草案 籲檢討「碳洩漏係數」機制

環境部今(7日)將召開第三次碳費審議會,各界期待關鍵費率出爐之時,也對於環境部4月30日公布的草案內容如規劃「碳洩漏風險係數」、鋼鐵及水泥等高碳洩漏風險產業的排放量至多可打2折等,引發諸多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昨(6)日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謝依芸分享對碳費政策的建議。

學者指出,碳費子法草案規劃的碳洩漏風險係數仍給予企業太多折扣,應「儘速把係數調回去」,才能達成減碳效果。學者並指出,歐盟已意識到碳洩露風險係數的補貼是錯誤的,台灣應學歐盟經驗,施行「台灣版CBAM」避免碳洩漏風險。

企業減量誘因恐不足 學者:打2折太多!

「2折太多了!」蕭代基和謝依芸都如此直言。謝依芸認為,近期很多業者對碳費感到焦慮,政府應加快實施碳費制度,業者才會投入減碳,但是打折一定會降低減碳誘因,應該儘速把係數調回去,才能達成減碳效果。

蕭代基補充,環境部草案並未說明如何界定高碳洩漏風險產業,若依歐盟規範「碳定價使成本增加5%以上」,如果國內碳定價不夠高,根本達不到此標準,會使減量誘因不足,更凸顯台灣不適合這樣的機制。

實際試算國內被點名的鋼鐵業高碳洩漏風險產業,以中鋼為例,2022年登錄排放量約1947萬噸,假設以每噸500元費率計算,須繳交約97.3億元的碳費,對比營業額約193億元,約成長50%,確實可以符合歐盟標準。但反觀其他產業別,如高科技電子業的友達光電,該公司登錄合計排放約200萬公噸,換算約10億元碳費,相較營業額2400多億新台幣,增幅微乎其微。

學者:碳洩露係數已被歐盟淘汰 台版「CBAM」應跟進

碳洩露係數從何而來?蕭代基受訪解釋,該制度原於歐盟,因為歐盟最先實施碳定價。當時歐盟擔心境內的生產成本可能變高,導致國外相同產品以便宜價格競爭,為避免國外產品取代歐盟產品、或是歐盟生產線慢慢萎縮或轉移至國外,推出碳洩露風險係數給予境內補貼。

蕭代基強調,如今歐盟已經意識到這樣的補貼是錯誤的,故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且明定碳洩漏補貼歸零。台灣身為「後進之國」,應該學習歐盟先進的教訓,直接施行「台灣版CBAM」。

蕭代基表示,我國《氣候法》第31條已規範進口貨物碳洩露的問題,稍微修法結合費率即可。如此可避免降低本國碳定價,會等同補貼本國的排放密集產業,不符合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原則。

今日再審碳費 學者盼資訊公開促進討論

蕭代基指出,碳費是達成淨零重要的政策工具,公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該一併公布所依據的資料與討論,讓社會大眾了解減量效益並評估衝擊。目前不只研究資料的透明度不足,公部門之間的數據與資料交流可能也不夠,應加強公開與交流,有利各部會與各項政策推動。

謝依芸也強調數據開放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他以電動車政策為例,目前政策是2040年禁售燃油車,但研究發現台灣車輛普遍使用18~20年,亦即可能到2050年,仍有燃油車在路上運行,影響運輸部門減量進程,就可以規劃提早禁售。

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上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3.85%,較前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主因投資、貿易逐步好轉。...
考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激化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更嚴峻的外在挑戰,經長郭智輝23日宣告,將以「境外關內」為戰略架構,由經濟部出面籌組...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宣布,已同意2025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升3%。行政院人事總處指出,此調薪案將於明年元旦生效,影響人數約73萬人,...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