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通過人工智慧法 依風險高低管理AI應用

歐洲議會大會今天通過全球最早出爐的人工智慧法案,將根據風險高低來管理這項新科技,包括社會評分、透過網路或監視器抓取民眾臉部影像以建立人臉辨識系統等,都在禁止之列。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大會投票通過「人工智慧法」(AI Act),為歐盟境內的人工智慧開發和應用建立規則。

在該法之下屬於最高風險而被禁止的AI應用方式,包括使用敏感的個人特癥來建立生物辨識歸類系統,例如政治立場、宗教信仰、種族或性傾向;從網路或監視器(CCTV)蒐集不特定對象的臉部畫面,用以開發臉部辨識資料庫;在工作場所或教育機構進行情緒辨識;根據個人特性或行為進行社會評分等。

社會評分、監看上課投入程度的情緒辨識及各種人臉資訊蒐集等,都是在中國發生的人工智慧運用現象。

不過,歐盟AI法另為執法目的提供例外,包括為了尋找綁架肉票等犯罪被害人、防範特定恐怖活動、搜尋定位重罪嫌犯等情況,可運用AI進行前述禁止行為,但須事先取得法院同意並限定時間和區域。

該法也禁止將AI用來挖掘使用者的弱點,例如行動不便、年齡、社會經濟地位等,以及透過AI操弄人類行為,使其失去自由意志。

「歐盟現在是全球AI標準的制定者。」

此外,像是運用在關鍵基礎設施、教育、僱用、健康或金融服務等領域的人工智慧系統則被列為「高風險」,系統開發經營者有義務評估並降低風險、透明化並確保系統運作時有真人在監督。

針對沒有特定使用目的之「一般用途型AI」(General Purpose AI),歐盟AI法要求須有一定透明度,包括公布訓練模型所用到的內容,並遵守著作權法規。例如ChatGPT就屬一般用途型AI,可用於寫文章、編曲、作報告、當然也可能被有心人用來協助犯罪。

根據議會與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去年12月對此法案的初步意見,將責成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建立對一般用途型AI在資安、透明度和風險管理上的基本要求。

歐盟AI法試圖在防弊與興利間取得平衡,因此也設有各成員國可訂定為鼓勵創新而暫免特定法律嚴管的沙盒(sandbox)等規定。

違反此法將可能被處以750萬歐元至3500萬歐元(約新台幣2.6億至12億元)或企業全球營收1.5%至7%範圍內的罰款。

主責這套法案的議員圖朵拉齊(Dragos Tudorache)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該法只是「一段更長遠旅程的開端」,因為AI技術持續發展,包括軍事領域等,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而法律須跟上科技的演變。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歐盟現在是全球AI標準的制定者。」歐洲議會議長梅索拉(Roberta Metsola)則說,《AI法案》既促成創新也捍衛基本權利。

此法案已在去年12月經議會與部長理事會兩個歐盟立法機構達成暫時性共識,議會今天投票後,尚待部長理事會正式同意、刊登公報後才生效。

相關新聞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再拉高,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透過社群平台宣布,自11月1日起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額外100%懲罰性關稅,以「回敬」...
根據《美聯社》發自加薩走廊的最新消息,在歷經2年血腥戰爭後,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已於13日向紅十字會(Red Cross)...
全球暖化比預期更快地跨過危險門檻,全球珊瑚礁目前正處於幾乎不可逆轉的死亡之中,這標誌著科學家週一所說的氣候驅動生態系統崩潰的第一個「臨界點...
選舉産生下一任日本首相的臨時國會的首相提名選舉的形勢變得混亂。日本公明黨決定退出執政聯盟後,出現了如果在野黨團結起來推舉候選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