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規模暴增 金管會從嚴控管

 ETF規模暴增,金管會出手管理。台灣ETF在1月規模破4兆元,一年內增逾1.5兆元,金管會29日宣布三面向、六作法的「精進ETF監理措施」,包括強化揭露及指數審查、收益平準金分配原則,規劃ETF大數據儀表板,防範及管控基金折溢價過大。

 金管會指出,1月底台灣ETF市場規模已達4兆179億元,占整體境內基金規模的57.61%,且較去年1月底增加1兆5,451億元,增長幅度達62.48%,為保障投資人權益,參考國際監理及市場發展,將從產品結構、資訊揭露及流動性提供等三面向,強化監理措施。

 一是產品結構管理上,金管會表示,ETF若採外部服務計算即時淨值時,要在內控制度中納入盡職調查及持續監督,並在官網揭示委外的相關警語;其次是ETF與利害關係公司參與的券商及流動量提供者簽約,要經董事會重度決議,且僅有一流動量提供者時,不可為利害關係公司。

 二在資訊揭露面,金管會要求強化客製化及SmartBeta指數ETF的資訊揭露,例如某些新編客製化指數尚未經足夠市場考驗,SmartBeta主要由非市值因子篩選標的,審查時將著重了解是否有投資較小企業,市場模擬、經濟循環周期等驗證可行性,及小型企業流動性等。

 其次是收益平準金新制,投信要揭露配息資金中股利、實現資本利得、及收益平準金的占比,使用收益平準金配息要訂定收益分配原則。


延伸閱讀:業者憂無辜受罰 監理折溢價過大問題 應設配套措施

 

 金管會強化ETF監理,投信業者表示,很多措施都已落實,但在現行資金加速湧入ETF投資時,金管會要強化基金「折溢價過大」的監理,應有配套措施、拉高募集額度或給予合理區間,否則業者擔心恐「無辜」受罰。

 投信業者強調,ETF折溢價過大其實「很常見」,例如海外標的ETF募集額度受限、債券ETF追募額度、防止配息稀釋而暫停申購等都會造成折溢價,很多都是「非戰之罪」,建議可提高海外標的基金募集額度、可動用收益平準金調節等。

 台灣ETF規模快速成長,投信業積極搶進市場,讓金管會出手強化ETF監理,投信業者回應將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持續強化資訊揭露,保障投資人權益。

 多家發行ETF的投信業者強調,對於金管會公布的三面向六作法,目前「完全符合規範」,也認為金管會規範「相當合理」,若能讓投資人更安心投資,對投信業者來說,也是好事。

 法人分析,金管會監理措施中,有特別強調「強化防範及管控折溢價過大的相關措施」,在實務上的確常見ETF「折溢價過大」,在資金不斷湧入ETF下,已可看到部分資金甚至瞄準掛牌必溢價行情,這也是海外標的ETF募集額度受限時,可能產生的問題,如債券ETF追募額度是跟著IPO,也很容易造成追募額度一下就滿,無法有籌碼釋出平抑溢價。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