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強化軍備 今年度全球軍力排行我國第24名

去(2023)年全球區域衝突頻傳,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到葉門「青年運動」(Houthi,又名胡塞武裝)等事件,不只造成周邊鄰國緊繃,美、中、俄等軍事大國也難置身事外;而中共去年對我台海的軍事干擾,規模和頻率皆創新高,促使多國重拾國防戰備、強化軍力的政策主張。

知名軍事網站「全球軍力」(Global Fire Power, GFP)近日公布今(2024)年度全球軍力排行,其中,我國今年排行第24,儘管只退步1名,但與東亞鄰國排名對照,我國軍力仍有進步的空間。

《國防郵報》(Defence Post)報導,「全球軍力」以超過60項軍力指標,對全球145個國家進行評比,包含部隊規模(number of troops)、軍事裝備(military equipment)和財政穩定性(financial stability)等皆納入考核,最終得出該國「火力指數」(Power Index, PwrIndx),愈趨近0者則國家軍力愈強;而今年度的全球軍力排名中,相較美、中、俄持續蟬聯前三,第四名後排序則呈微幅消長。

新年度擴大國防支出的日、韓兩國,其今年度名次分別升至第7、第5,日本近年積極推動國防政策,其內閣去年更正式通過今年度112.07兆日圓(約新台幣23.25兆元)財政預算,其中國防預算更來到7.95兆日圓(約新台幣1.64兆元)新高;南韓則因近年國防出口成績亮眼,從主戰車、自走砲、戰機到潛艦,以高性價比在歐美軍工大廠間殺出生路,獲得「K-軍火庫」稱號。

若細看三軍規模排行,我國陸軍主戰車規模全球排名第21、海軍軍艦數第40、空軍戰機數則排第14,為三軍排行中最佳。與日、韓兩國相比,日本三軍武器數量排名分別為陸自第29、海自第21、空自6;南韓陸軍第9、海軍第15、空軍第5。我國戰車規模雖介於日、韓之間,但空、海軍機、艦隊卻不及兩國,海軍軍艦數甚至不及菲律賓,儘管各軍武器數量與戰力並無直接關係,但在同為東亞第一島鏈的地緣環境下,這樣的軍力排行,實可做為我國思考未來戰略、武器採購、人員訓練等規劃調整的參考依據。

相關新聞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
行政院會拍板「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主軸為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行政院長卓榮泰說,...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長卓榮泰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不僅調整工業部門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擴大受惠企業家數、...
面對國家動盪變局,國民黨、民眾黨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兩黨黨主席合體商談國事。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 也帶來國民黨15個縣市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