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下猛藥救經濟 設民營經濟發展局
大陸提振民營經濟再下猛藥,發改委4日宣布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加強相關領域政策的統籌協調,大動作展現全力挺民營企業的決心。消息公布後陸港股市瞬間跳漲,地產、互聯網、汽車等相關概念股更全線狂飆。
大陸自2020年加大對互聯網、教育培訓和房地產等民企的監管之後,民營經濟氣氛低迷,民企縮編或出走時有所聞,也是導致疫後大陸經濟復甦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大陸在7月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不如預期後,官方開始將提振經濟冀望於廣大的民營企業,從7月中旬起,所有中央部委推出多項扶持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優惠政策,並和重要民營企業舉辦多次座談會,可說火力全開。
發改委副主任叢亮4日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即將成立的民營經濟發展局,在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並推動各項相關政策及早落實見效。
從廣義來看,民營企業涵蓋台、港、澳商和外商,大陸改變態度力挺民營企業,預料台商也將從中受惠!華北一名台商受訪時表示,大陸此舉可消除市場對「國進民退」的疑慮,另一方面,疫情三年有眾多個體戶、小微企業倒閉,挺民企有助於挽救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但台商也說,民間消費信心依舊薄弱、缺乏動能,政策何時能見到具體成效仍有待觀察。
民營經濟發展局成立的消息公布後,陸港股市4日同步跳漲,上證指數收報3,177.06點,漲1.4%;深成指收報10,611.74點,漲1.41%,滬深兩市逾4,100檔個股上揚。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大幅淨流出近人民幣(下同)900億元的北向資金,9月4日轉為淨流入68.84億元,政策紅利長線可期。
港股表現更加搶眼,恒指早盤一度跳漲逾500點,終場收漲2.51%報18,844點。互聯網科技股普遍大漲,京東、百度、阿里巴巴、美團的漲幅都在3%~5%。另外造車新勢力、大陸地產股同步走升,其中融創中國港股更是漲逾34%,傲視其他個股。
陸倡民營經濟 關鍵在牛肉
今年下半年,大陸經濟復甦減速成全球市場討論焦點。若要達成官方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可說時間緊、任務重,在此關鍵時刻,大陸當局這次對症下藥,調整持續多年的「國進民退」經濟方針,全力拉抬民營經濟,冀望民營企業能迎難而上,成為「穩增長」的救火隊。大陸提及民營經濟素有「56789」的特徵。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2020年底,民營經濟經歷一波全面大整頓,儘管地產、教育培訓行業背後確有結構性問題需要調整,但政策一夕變天、力度太猛,陣亡的民營企業不計其數,苟活下來的也是傷筋動骨,很多民企至今仍心有餘悸。民營經濟動能快速熄火,追根究底,其實是失業率太高、收入下降所致,對於生計都有困難的廣大民眾來說,必須先助其就業、穩定收入後,才有可能擴大消費。而民營經濟正可創造龐大的就業機會,成為穩定社會與民心的重要力量,政策因此髮夾彎,民營經濟成為目前的重中之重。
穩經濟癥結點找到了,但「徙木立信遠非一日之功」。市場普遍認為,重點在於經歷上一波大規模行業整頓後,民營企業能否重拾對政府的信任。在官方對民營經濟釋出善意後,端出來的牛肉和政策能否延續,才是民營經濟能夠發揮其巨大潛力的關鍵。
評議大陸近期「挺民企」政策
綜觀來看,這些包括市場准入、融資方便、法律保障等「挺民企」政策,有幾個方面的特點:一、確定任務分工。例如「促民營經濟28條措施」每條措施都有明訂「責任單位」,讓民營企業清楚遇到問題時「該找誰」;二、引導參與項目。特別包括工業軟體、雲計算、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基因和細胞醫療、新型儲能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三、提供資金支持。包括減稅降費、退稅緩費等。此外,大陸當局亦強調要建立地方政府誠信履約機制,以解決地方政府欠款問題。
總的來看,雖然大陸當局積極頒布一連串「挺民企」政策,但為了避免落入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產生的弊端,仍強調監管資本的必要性。也就是說,大陸未來的課題、也是難題,就是如何在管制資本及民營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從更高的層次來看,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如何相容的問題。但如同許多論者認為,與其一再重申沒有所謂「國進民退」、「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甚或出台再多政策,如何讓民營企業有「獲得感」、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扮演「決定性」角色,才是民營企業恢復信心的關鍵。(文/黃健群 工業總會大陸事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