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聚碳酸酯 遭大陸課反傾銷保證金

兩岸關係緊繃之際,大陸商務部14日公布,認定列為ECFA早收清單的台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原料存有傾銷,8月15日起將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台化、奇美等我方業者遭到對岸點名。由於大陸是台灣聚碳酸酯出口最大市場、占比近八成,業界正密切關注後續效應。

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商務部官網14日公告,15日起將對自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產品,課徵臨時反傾銷保證金。業者在進口台灣公司生產相關產品時,應依據陸方初裁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向大陸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陸方對台灣化纖、台灣出光石油徵收16.9%保證金比率;對奇美實業、奇菱科技徵收17%;其他台灣公司則為22.4%。

報導稱,2022年11月30日,陸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聚碳酸酯是常見的塑膠原料,可泛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諸多領域。

台灣海關統計,2022年台灣出口聚碳酸酯約10.6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僅約0.2%。今年前七個月,出口值約4.7億美元。而2022年,台灣出口至大陸的聚碳酸酯產品約8.3億美元,大陸為我聚碳酸酯最大出口市場,占比約為78.5%。今年前七月,有近3.5億美元出口至大陸,占比超過七成。

陸對台PC塑料祭臨時反傾銷 石化公會憂心

石化公會表示,PC是ECFA早收清單項目,而此次反傾銷調查只針對台灣地區,業者擔憂其他ECFA早收清單是否也將被調查。據了解,韓國、台灣是大陸進口最大來源,韓國因加入RCEP、關稅將逐步降為0,且目前PC關稅僅2.5%,台灣一旦被課徵兩位數的關稅,將完全沒有競爭力。

對此,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公司自認PC輸陸不存在反傾銷行為,因為大陸還沒有來查核,看過後就會知道,將會持續溝通說明。不過,大陸當前PC產業供過於求明顯,台化每月只有1.5萬噸產量銷售,且早已啟動美、歐、東南亞等多元市場布局,將持續轉開發其他市場,及推動產品高值化,影響應不致太大。

奇美實業指出,PC塑料加上附加稅率對接單一定有影響,除持續跟客戶溝通,也期待與大陸商務部溝通,希望進行實地核查。石化公會指出,聚碳酸酯是消費電子、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LED照明、建築板材、光學透鏡、光碟基料及專用防護和醫療器械等重要材料,若PC出口不利,也將影響酚等石化基礎原料之生產,盼政府單位給予溝通協助。

相關新聞

能源政策首重電夠不夠 其次才是低碳、淨零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上任後昨日首度談到對能源政策的看法;他直言,自己不排斥核電,關注的是電夠不夠?...
立法院歷經四天四夜馬拉松表決大戰,在公民團體號召上萬人包圍下,昨三讀通過攸關國會改革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及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
2024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即將於 6 月 4 日至 7 日舉行,消息來源透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已於昨晚抵台,並將秘密拜訪供應鏈。...
中國對台軍演,恐再使台海局勢陷入動盪。解放軍東部戰區昨宣布23日連兩日在台灣周邊展開「聯合利劍-2024A」軍演,海陸空火箭軍全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