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下行趨勢明顯,楊金龍: 全球恐迎來停滯性通膨

全球央行升息潮使歐、美等先進經濟體短線面臨高通膨、高利率,長線來說,面臨人口結構老化、儲蓄率高、所得分配不均等問題,目前美國失業率依然穩健,不過一旦貨幣緊縮政策的滯後姓開始發酵,景氣下行、失業率上升,就會產生停滯性通膨,這也是台灣將面對的難題。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9)日示警,國際機構預測,明(2023)年美、歐、英等先進國家通膨雖回降但仍居高,且經濟轉呈微弱成長或小幅衰退,若未來高通膨持續且失業率升高,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恐將陷入「停滯性通膨」泥沼。

楊金龍昨日赴中研院經濟所60周年所慶,並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在會中提及,今年以來美、歐、英等主要經濟體通膨率大幅攀升,明年雖可望低於今年,但仍遠高於疫情前水準;隨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加速緊縮,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轉為衰退。

楊金龍分析,主要機構評估主要經濟體明年陷入衰退機率高,尤以歐洲地區衰退風險最大;主要機構評估美、歐、英未來一年陷入衰退機率,分別介於0.48%~96%、60%~96%、75%~80%之間。

楊金龍引述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的說法指出,美國大幅升息,恐引發經濟衰退;但升息過慢,恐使停滯性通膨風險升高。

他強調,經濟衰退屬景氣循環的階段,期間較短,但人口結構老化、所得分配不均、儲蓄過剩等長期結構問題不易解決,在高通膨壓力消退後將持續拖累經濟,經濟體系重回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長期停滯現象。

楊金龍說,桑默斯認為,美國經濟並沒有可持續的超額需求,未來有可能再度發生長期停滯;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表示,美國發生長期停滯的機率有九成;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當前美國需求疲弱、經濟放緩,人口老化與移民減少,亦將抑制未來經濟成長,因此當通膨開始回降後,美國仍將進入低成長、低通膨的長期停滯時期。

展望未來,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長期停滯,仍待觀察,台灣是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受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往往會產生龐大外溢效應,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衝擊。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