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操縱」二三事(上)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新台幣近期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復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台灣長期享有鉅幅貿易順差,其占GDP比率2014年迄今甚至都高於10%。2015年至2017年四月間,又因中央銀行積極買匯阻升新台幣,金額超過GDP的2%,致四度被美國列入操縱匯率的觀察名單。

惟自川普於2016年底當選美國總統起,我國央行懍於川普對匯率操控的重視,開始減少買匯阻升。此舉雖然導致新台幣升值,但也使台灣自2017年10月以來,從匯率操縱觀察名單除名。直到近年美中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轉單效應,導致對美貿易順差大幅增加,突破200億美元,以致在去年12月台灣再被列入觀察名單中。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美國發布名單隔天的12月17日,面對媒體央行是否持續調節匯率之詢問,以「穩定匯率為央行之職責,優先於美國壓力」、「新台幣匯率基本上由市場供需決定,但若危及金融穩定,央行會調節」,以及「央行不會為了取得(出口的)不當競爭優勢,而操縱匯率」等三句話回應。

誠然,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以來,各國競以寬鬆的貨幣政策救經濟,使得全球資金氾濫,資金跨境流動頻繁。復以金融帳交易又占各國外匯交易的八、九成以上,匯率波動多由短期資金進出主導,故而大量的資金跨境流動,導致許多國家匯率的動盪起伏。

也因此,國際貨幣基金(IMF)容許各國央行在匯市上進行調節,以緩和短期資金進出對匯率穩定的衝擊。然而,藉由大量買匯,刻意壓低本國匯價,以提高本國出口競爭力的匯率干預,在國際上則是不被容許的。楊總裁上述發言的後兩句,基本上與國際規則相符。

檢視美國的匯率操縱三項認定指標,經常帳順差(主要是貿易順差)不能超過GDP的2%,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很難符合。又若是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或新冠疫情未能獲得有效控制,以致轉單效應持續發揮,台灣的對美貿易順差要壓縮在200億美元以下,短期內恐怕亦有難度。

因此,楊總裁雖然對外宣稱「匯率穩定優於美國壓力」,但可預見央行為了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仍必須努力將其為了降低新台幣升幅所進行的持續買匯金額控制在GDP的2%以下。那麼,在此買匯額度限制下,若是新台幣升勢依然不止,該當如何?就成了央行必須面對的挑戰。

相關新聞

美6月製造業PMI 三年新高 終值更勝初值,惟ISM數據示警低迷局面未解;歐元區製造業續好轉,力拚脫離緊縮 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許嘉棟:預期心理牽動跨境資金 影響台幣升貶 台幣 匯率繼五月初的「史詩級」升值後,六月中及近日繼續走升,今年以來至昨日(七月一日)為止,...
新北地方法院於2025年6月24日 宣判 ,認定七法公司(Lawsnote)利用網路爬蟲大量擷取並重製法源公司所建構之法規沿革與註解內容,...
7月9日最後期限 川普稱不再暫緩 美媒指印尼、越南、韓國亦協商有望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於7月9日截止,大限距今僅剩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