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經濟 民生物價飛漲 「惡性通膨」恐再次降臨

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美聯社分析,惡性通膨常發生在大多數商品或服務不只漲價而是飛漲的時候,物價飆升,影響國民收入、儲蓄及購買力。

聯邦政府12日公布的報告顯示,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8%,這是過去十年多以來最大單月增幅。市場擔憂通膨率長期上升,美股指數期貨紛紛下挫,任何通膨擴大的跡象都會衝擊市場並危及經濟復甦。

通膨過去常會帶動薪資提升,因為員工也會要求調薪以符合物價,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如預期,調薪幅度也難以彌足上漲的物價,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造成通膨進一步擴大而薪水卻不見起色。

亞馬遜(Amazon)等部分企業近期已調整薪資,表示無計畫再調整。

19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美國歷經慢性高通膨,消費者物價隔年上漲近兩位數,近年則在聯準會的介入之下維持通膨低於2%的年度目標。

少數經濟學者認為,美國正處於難以控制的高通膨邊緣,企業、消費者及投資人的疑慮與不安也漸增。

美聯社分析,物價未來幾個月可能再漲的原因之一是去年3、4月物價下跌,當時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在那之後物價回升,也讓年度同期成長看似偏高,今年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6%,而今年2月僅1.7%。

分析師預測,消費者物價指數4月會再漲,年度同期成長可能達到3.6%,若此預測準確,將是近十年來最大增幅。

另一大原因則是廣泛的原物料短缺,造成供應瓶頸,不只建商缺乏木材蓋新屋,製造商也缺銅造物,汽車業者沒有足夠的半導體晶片,餐廳也無法供應雞翅等;這與疫後經濟快速復甦息息相關,各產業難以跟上腳步。

相關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展開對英國的國是訪問,下午在國會發表演說指出,歐洲必須在科技、經貿等領域加強投資和合作,強化自身實力,避免對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
2025年7月3日,一個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日子。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戲劇性地通過了川普力推的3.4兆「大而美法案」,...
川普致函各國領導人,加劇貿易戰升級,日本、韓國面臨25%關稅 美國總統 川普 週一(7/7)開始,告知其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