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申報反拿不到紓困金?紓困4.0看2019年收入是大問題

在朝野難能可貴的合作下,因應這波疫情的紓困案準時在6月4日上路,和大部分政府的補助案一樣,「紓困4.0」也同樣面臨聽起來雨露均霑、實際運作卻無法全面應急的狀況。

在6月4日方案公布之前,許多因為疫情導致工作受到影響、失業、或轉為接案的人,都以為領取30000元紓困金門檻就只有「投保金額24000元以下」,然而實際公布紓困標準時,政府卻在投保額之外,另外加入三個前提條件:

一、於2021年4月30日前加入勞保

二、2019年度個人總所得未達40萬8000元

三、未請領其他機關所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補貼或津貼者

而就是第二條「2019年度個人總所得未達40萬8000元」,造成了非常大的問題。

政府的條件的設立雖可以理解,但在2019年12月開始爆發的疫情,對一般民眾影響大多從2020年開始,許多企業無薪假和人力刪減在那時候發生,加上這一道門檻,如同將2019年正常上班,2020年產生經濟問題的人(除非符合急難紓困者)隔在補助範圍外。

而看爆睡情形來達到紓困資格,也造就不老實申報者獲得利益的不公平情形,

案例不乏房東、攤商、高月薪且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上班族,他們可以領錢的原因,就是因為雇主或自己沒有確實申報收入。在台灣,有許多房東為了避稅,會和房客說好提供較低的租金,希望房客不要上報租屋;有許多企業會為員工保最低的薪資級距,實際發薪時以現金袋給予較高的薪資。

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讓企業和個人少繳保費和所得稅,但若發生倒閉或開除員工的狀況時,會大幅影響失業補助的金額,也影響勞保收入的財政健全。然而這種本該檢舉的高薪低報狀況,在疫情時卻「因禍得福」,讓這些員工全部符合級距24000萬、收入少於40.8萬的資格,雖然他們的薪水不見得少於其他人。

只要設下條件,就一定會有遺漏和爭議。要完全解決窘境,政府唯一的方法就是仔細審查申請人資產,參看近半年是否有收入因疫情驟減的狀況,藉此排除不該領但領的族群。話雖如此,這樣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資料提供又仰賴人與人的接觸,在疫情嚴峻和救急時效的考量下幾乎無法達成。

對許多人來說,晚一天拿到紓困金對自己的生活都有巨大影響,在這樣的救急的節奏裡,要兼顧防疫而公平發放補助金,確實是一件艱難且值得同情的任務,而期間造成的各種爭議,執政者都得概括承擔。

如果紓困爭議已篤定無解,政府現在最需要「超前部署」的或許是財政問題,思考如何將這些發出去的預算逐步回填國庫,因為國家發放補助卻無法享受經濟復甦回饋,這些發出去的錢,最後還是人民要買單,而成為下一代更大的問題。

相關新聞

全台僅3縣提功能分區圖 政院訂4月1日召集縣市首長討論 施行可能挪後2至3年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
線上刷卡是民眾常使用的方式, 但一次性動態密碼依然會有盜刷問題,金管會將盡力為民排解信用卡用一次性密碼(OTP)遭盜刷的爭議。...
預防警示帳戶、人頭戶,金管會三路並進,一是針對警示帳戶數最多的前五家銀行列入專案列管,要求訂定改善計畫;...
台灣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內政部指出,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僅有0.95人,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52年總人口數會跌破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