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沃夫:美國應摒棄保護主義的虛假承諾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美國的問題在於,其保護主義是一種政治上可以接受、但卻無法有效替代設計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手段。

保護主義捲土重來,尤其是在美國。在背後起推動作用的是仇外和懷舊情緒。可以提出一些理由來證明有必要實現一定程度的自給自足,這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但需要對這些理由進行細緻的評估。一直沒有進行這樣的評估,在川普的任期內當然不會有。拜登上台後,儘管論調不一樣,但現實狀況卻沒什麼不同。相反,實施保護主義已成為兩黨能達成共識的少數幾個問題之一。

七國集團(G7)領導人發布的公報顯示,「我們已同意……在改革後的貿易體系內倡導更自由、更公平的貿易,以此保障我們未來的繁榮。」這掩蓋了美國與德國這樣的國家之間的分歧——美國越來越對貿易抱以懷疑的態度,而德國則依賴貿易來實現繁榮,就像所有面積較小的高收入國家和一樣。

像美國這樣經濟發達、資源多樣的大國,貿易密集度往往比小國更低,相對來說也不那麼重視貿易,這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美國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內部專業化來獲得貿易益處的。但是,正如安妮•克魯格(Anne Krueger)在她的著作《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中所指出的,自二戰以來,貿易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幫手。

此外,即使貿易對美國的重要性不如對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國那麼大,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是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中國)糟糕做法的倒霉的受害者。相反,訴諸於保護主義就像是在路燈下找鑰匙,不是因為鑰匙丟在那裡,而是因為那裡最亮。

美國的問題在於,其保護主義——為了生產者的利益對國內經濟徵稅,尤其是對消費者徵稅——是一種政治上可以接受、但卻無法有效替代設計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手段。歐洲人可以從美國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創新方面。但在如何將開放貿易與個人經濟安全結合起來以適應貿易方面,歐洲遠遠領先於美國。

經濟學家亞當•波森(Adam Posen)在最近一篇精彩的辯論性文章中,正面回應了保護主義的觀點。他尤其指出,美國非但沒有對貿易格外開放,反而是相對封閉的。它在過去20年中非但沒有因格外的開放而受累,反而與開放漸行漸遠。美國並未受到中國輸美產品的異常衝擊,與面對中國競爭而流失的崗位相比,其他產業中因「感覺相似的衝擊」而流失的崗位大約是前者的150倍。而且並不是只有美國製造業就業率出現下降,所有高收入國家都遭遇了同樣的問題。

毫無疑問,美國經濟中存在嚴重且日益加劇的不平等,而且勞動力表現不佳,其壯年人口的就業狀況日益落後於多數G7成員國。但這些現象不能怪到貿易頭上,因為美國的開放程度低於其他國家,甚至低於日本。真正的原因除了創新領域出現的新財富之外,還有整個經濟中的抽租(rent extraction)行為,以及缺乏對收入和工作(尤其是為人母者的就業)的支持。

為什麼工業崗位的流失在政治上如此重要?部分原因是這些工作主要是白人男性工人的。但另一個原因是美國缺乏全民醫療,而且對再培訓和求職的支持幾乎為零,這使得失去一份工作就意味著失去基本保障。把基本保障與具體的職業分開,現代經濟會變得更靈活,而非相反。

由於缺乏丹麥人所說的「彈性保障」,保護主義似乎不可避免。但一切都不能讓舊的工業崗位回來。機器人將取代各地生產線上的工人。製造業最終會像農業一樣——生產力驚人,但幾乎不使用生產工人。正如波森所斷言,懷舊不是一個明智的政策。

除了懷舊和在錯誤的地方尋求安全性之外,還有仇外心理。但中國在廉價製造品供應方面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現在爭論的焦點越來越集中在國家安全上。

例如有一種觀點認為,新冠大流行證明了供應鏈過長的危險。情況恰恰相反。在經歷最初的短缺之後,由於需求出乎意料地強勁,供應開始激增。依靠自己的生產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今天的疫苗供應存在一個問題,但這是由於全球生產能力不足和富裕國家需求強勁造成的。

是的,有理由在關鍵領域保持技術領先地位,並確保基本產品的供應安全。但這些問題需要精準的界定和解決。最重要的是,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民主穩定以及對人員、基礎設施和創新的投資將是決定性因素。

與此同時,貿易在全球範圍內的延續不僅將加強相互依存,也有利於繁榮,特别是對較貧窮國家而言,正如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其關於供應鏈和發展的出色的《2020年世界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20)中所強調的那樣。這也與應對氣候變化——基於正確的、全球協商一致的政策——可以並存。七國集團認為世界貿易體系需要改革的觀點是正確的。但這絕不意味著摧毀。我們不應該因為錯誤的原因、以錯誤的方式拋棄自由貿易。

相關新聞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抵上海,26日與王毅會談,聚焦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4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飛抵上海,...
美國參議院周二晚上通過延宕已久953億美元的援外法案,除將急需的軍火送至烏克蘭外,也將加強以色列的飛彈防空系統,並軍援台灣在內的印太夥伴。...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