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台灣出生率持續下滑 危及經濟安全

日經新聞報導,台灣出生率下滑,總生育率低迷,已導致人口負成長及高齡化,可能危及台灣的人口紅利,威脅經濟安全。

台灣2020年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死亡數17萬3,156人,出生數僅16萬5,249人,相較之下,二戰後嬰兒潮時期每年的出生人數為40萬人。近年來,台灣的總生育率一直位在全球後段班;今年4月美國中情局(CIA)公布的資料顯示,在該機構訪調的227個國家或地區中,台灣的總生育率墊底,每位女性僅生育1.07個子女,遠低於維持2,350萬總人口數所需的2.1個。

台灣國發會指出,人口負成長將成為永久現象,並預測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0%;2040時,這個比率料將升至30%。與此同時,台灣總人口將在2050年時跌破2,000萬人,2054年的出生數將低於10萬人。

國發會表示:「若出生率持續低迷,台灣將在2028年失去人口紅利,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數不到三分之二,對經濟生產力造成威脅。」

對台灣而言,這項前景令人擔憂,可能危及台灣的生活水準、就業、退休所得以及經濟穩定;台灣經濟動能來自製造業和電子、機械與石化產品出口;長期而言,人力短缺也將影響台灣的軍力與自衛能力。

台灣出生率低迷的原因之一是所得的成長跟不上房地產、房租和商品價格上漲腳步,導致生育子女的實際成本持續升高;信義房屋彙整的政府數據顯示,2001年至2020年,台北的房價上漲202%,但平均工資僅成長80%。

此外,一些中小型企業的懷孕歧視,也導致許多女性不願生育;一旦申請產假,可能導致降職、減薪甚至失業,因為公司在這段期間已另尋人手。

台灣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鄭雁馨表示,台灣出生率持續下降的主因是愈來愈少女性結婚,未婚生子的情況在台灣依然較少,因為未婚媽媽在台灣的保守社會容易受到歧視、詆毀。

中研院研究人員林宗弘表示,政府應致力因應出生率持續下滑的衝擊,尤其是調高退休年齡,藉此減輕退休人士醫療照護和其他福利所需資金的壓力。他表示:「政府可能會考慮調整勞工政策,延後退休年齡,讓一些健康、有生產力的勞工多工作幾年,因為他們仍可為勞動力貢獻,而非僅靠退休金生活。」

相關新聞

北市提議新壽提解約金額 盼合意終止T17、T18地上權契約 為解決輝達台灣總部用地僵局,台北市副市長 李四川 昨(12)日宣布,...
國慶 日, 賴清德 總統和立法院長 韓國瑜 出席國慶大會,先後發表國慶演說。賴總統提及「台灣之盾」,...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剛過,當天賴清德總統以「變局中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演說,兩岸部分,他期待中國能體現大國的責任,...
我國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照基金財源不穩定,成長率僅2.4%,支出卻逐年增加,截至去年使用成長率已高達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