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不良反應公布 AZ易造成突破性感染?

編者按:

從國產疫苗高端開始施打已超過一周,施打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7人,預約登記的民眾也有退打的趨勢,到底疫苗該怎麼選擇?指揮中心有義務顯示數據,讓人民可以安心施打,不活在恐懼之中。

高端較無副作用?指揮中心表示,接種首劑 AZ 後有一成民眾表示隔天無法工作,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的民眾則有超過兩成隔天工作受影響,但高端相關比例僅有 5% 左右。發言人莊人祥則提到,國內確診的 8 例突破性感染個案都是接種 AZ 疫苗;另,指揮官陳時中也證實 BNT 疫苗將在 2 日清晨來台。

另一方面,台灣 1 日共新增 6 例新冠肺炎確定案例,分別為 1 例本土及 5 例境外移入,且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他是 6 月 3 日確診,延至 8 月 30 日死亡。

疫苗不良反應統計出爐

指揮中心圖表顯示,接種首劑高端後產生接種部位疼痛的比例約為三成,反觀首劑 AZ 疫苗則將近六成,次劑約為四成;首劑莫德納疫苗高達八成、次劑則飆高到九成。接種疫苗後隔天無法工作者,首劑 AZ 疫苗約為一成,次劑只有 2%;首劑莫德納疫苗則為 6%、次劑則飆高到 21%,且第二天仍有約 15%;首劑高端則為 5%。

由於指揮中心提供的圖表普遍顯示,高端的副作用發生比例普遍低於 AZ 與莫德納,有記者提問是否有推廣特定疫苗品牌的意味,對此陳時中回應,「我們沒有要推廣任何一種疫苗」,且現在疫苗資訊豐富,民眾可憑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

陳時中也重申,今年的疫苗接種目標是要把第一劑普及、拉高,待打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打第二劑,第三、第四劑疫苗也在與各大廠談判中。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強調,集中施打第二劑疫苗,會讓未接種者沒有保護力的時間拉長,在病毒侵入時會更危險。

資訊揭露更小心

關於疫苗接種後死亡者的案例資訊揭露,指揮中心日前誤將一位接種高端疫苗後死亡者的體重「增重 40 公斤」、特別強調死者曾有藥物濫用前科等,有民眾因此質疑指揮中心對於個案資訊公佈的衡量基準為何。

本報記者詢問指揮中心相關資訊的公布準則與標準程序,陳時中回應說,指揮中心都是在滿足大家「知」的期待下,儘量少公布死者的個資,但因為民眾都非常關注相關議題,所以主動提及相關資訊,未來也會更謹慎處理相關資訊。

本土疫情部分,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 9686),為 60 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個案接觸史,5 月 30 日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等症狀,當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 月 3 日確診,8 月 30 日死亡。新增之 1 例本土病例則是 60 多歲女性。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