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趨緩 中央擬放寬隔離政策

台灣疫情每日確診人數逼近七萬,專家分析卻尚未得到高峰,在醫療量能瀕臨緊繃狀態下,行政院長蘇貞昌14日同意鬆綁「3+4」居家隔離條件,往打滿三劑的族群採陰即可進行類「0+7」的方向前進。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建議,為確保醫療量能,建議醫院都要開設30%專責病床與急門診。

放寬隔離政策 65歲快篩陽可投藥

本土COVID-19疫情嚴峻,近日每天增加6萬多例,陳時中15日在記者會中說,中央今天與縣市討論調整防疫措施。針對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居家隔離3+4作法,部分縣市長呼籲,密切接觸者如果已完整接種3劑疫苗,應放寬隔離強度,資源放在確診者,兼顧管理效能。

陳時中透露,近日與地方政府討論防疫措施會議的兩大共識,一、居家隔離3+4的做法應可適度鬆綁;二、65歲以上快篩陽性後,經醫師評估後就可投藥治療。陳時中也說,為了解決民眾等待PCR篩檢結果,反而錯過用藥的黃金時間,所以評估部分族群只要有快篩陽性的結果,經醫生專業評估後,就能夠投藥。

他表示,地方政府仍認為應該要維持現行的防疫強度,中央與地方需達成共識,各方一起做才能有成效,但大方向就是打滿三劑疫苗的族群,要做出類「0+7」的鬆綁。

縣市看法不一 柯文哲呼籲誠實面對問題

疫情不見趨緩,部分縣市長呼籲應該放寬隔離強度,鬆綁的大方向底定,但強度的不同各縣市看法不一。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指出,「沒有電子圍籬,到時候我們在外面看到所謂的居隔者,可能完全分不清楚是打三劑或者打兩劑,會造成很多管理上的困難。」新北市府建議,「所有密切接觸者直接7天的自主防疫,盡量在家、非必要不外出。」

而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自己對中央有四項建議包括:

第一、「中央誠實面對PCR量能問題」,指出PCR在部分區域已經飽和,不能再做為確診標準,要放寬快篩陽成臨床判斷指標之一。

第二、「開放新冠抗病毒藥物的適用族群」,應開放到50-65歲。

第三、「中央下達醫院要開設30%專責病床」,也建議全台都應開設防疫急門診,確保醫療量能不崩潰

第四、「確實管理確診自主回報系統」,指出現在中央自主回報系統一直塞車,地方政府要一直重新處理,導致大量行政人力的浪費。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