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通膨過渡論」備受挑戰

據《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鮑爾仍堅守「鴿派」陣容,仍堅持「退場」開始的時機及速度與升息時機是兩碼事。但其他決策官員顯然並不大買鮑爾的帳,使他面臨「光桿主席」的危機;美國紐約聯準銀行前總裁Bill Dudley更指出,信譽是抑制通膨的有力工具。如果通膨居高不下,使Fed的信譽受到質疑,那麼Fed的工作將會難做許多。

鮑爾「通膨過渡論」備受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2日決策會議的基調已明顯偏向「鷹派」,檯面上唯獨主席鮑爾仍堅守「鴿派」陣容;雖不得不明示11月會議時將宣布購買資產計畫「退場」流程,但仍堅持「退場」開始的時機及速度與升息時機是兩碼事。但其他決策官員顯然並不大買鮑爾的帳,使他面臨「光桿主席」的危機。

為何會議決策偏向「鷹派」?在通膨方面,Fed在會後聲明中的措辭從「已經上升」,改為「居高不下」,其間差異不言可喻,而且對今年通膨率預估也大幅上修。對於購債計畫「退場」,也從「繼續評估」,改為「購買資產速度溫和化可能很快便屬合理」,為「退場」一槌定音。最受關注的利率預測「點陣圖」,更顯示已有半數委員預測首次升息的時間將落在2022年,預測2023年的升息幅度更大。

鮑爾本人雖強力淡化貨幣政策趨緊的可能性,仍強調他一貫堅持的「通膨過渡論」,但實際情況則是與他的論調漸行漸遠。首先,通膨升勢顯然比鮑爾預期更高,且時間更長,最主要原因是全球供應鏈混亂情勢糾結難解,Delta病毒肆虐使全球港口及物流再度壅塞,半導體缺貨時間拉長,台積電已經宣布計劃明年將調高晶片售價,國際天然氣及原油價格也出現季節性漲勢。許多亞洲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而美國耐久性消費品所需的零組件又大都來自亞洲;如果亞洲供應鏈因疫情再起而出現震撼,美國通膨將再度衝高。何況美國本身的居住及醫療成本明年勢必提高,也是即將引爆通膨的定時炸彈。

如果到今年底、明年初「成本推動型」通膨持續居高不下,就很可能推升民眾的通膨預期,導致物價─工資呈現螺旋型上升;民眾對通膨一旦出現心理性變化,情況將更為嚴重。

再者,從Fed的長期貨幣政策新架構,已凸顯出「重就業、輕通膨」的決策原則。亦即Fed為達成「最大就業」,不惜以通膨超標「一段時間」為代價,而且鮑爾一再強調通膨只是「過渡性」,但從未說明「過渡期」可能是多久?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從長期來看都是「過渡性」;Fed計算平均通膨的「一段時間」到底多長?三年五年,還是十年八年?這都顯示鮑爾一直在打迷糊仗。然而一旦民眾認定Fed並不在意通膨升高,將使Fed的信譽備受質疑,從而導致通膨積重難返。

美國經濟更嚴峻的威脅,不僅在於通膨壓力加重,還有「停滯膨脹」的風險。美國經濟復甦減緩的信號已俯拾皆是。8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人數只有預期的三分之一,各大機構紛紛調低第3季經濟成長預估,Fed本身也下修今年成長預估。通膨居高,成長低落,Fed要收拾爛攤子也將益發困難。

鮑爾施政的最大問題,其實是思慮不夠周延,言辭太過專斷。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原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決策官員即使謹小慎微,步步為營,都有可能對疫情及景氣變化做出誤判,但鮑爾卻一路堅持「通膨過渡性」到底。現在看來,鮑爾的風格損及個人聲望事小,弱化Fed抑制通膨的信譽事大。再者,鮑爾任期將於明年2月屆滿,而他顯然高度期望能夠獲得拜登的提名以續任四年,表態輸誠已有吃相難看之嫌。

由這次會議之後「點陣圖」對利率預測出現明顯變化,顯示Fed諸多決策官員已經承認他們原先對通膨的研判可能有誤;即使Fed實施「偏鴿」的決策架構,以及更高的升息門檻,客觀情勢仍使大部分決策委員趨向「偏鷹」。接下來通膨若持續偏高,「點陣圖」所代表的眾議,將進一步壓倒鮑爾的偏向。一旦鮑爾在Fed內部陷入孤立無援,政策立場獨木難支,能否續任也將是個大問號。

鮑爾正與民眾的想法對槓

美國紐約聯準銀行前總裁Bill Dudley於《彭博專欄》撰文稱,如果一切都依照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所預估的基本路線走,則儘管Fed持續刺激經濟成長,並減少失業,通膨仍將只是「過渡性」。

然而,如果人們不再相信這種樂觀的展望時,又將會如何?這正是Fed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Fed控管經濟的力量,主要是植基於民眾的信任。如果家庭與企業相信決策官員的研判,便會預期消費者物價的長期年升率將維持在2%上下,如此一來,勞工不太可能要求大幅加薪,企業也不會這麼做,如此將可確保通膨上升只會是暫時性。

但如果事實證明Fed的通膨預測有誤,又會如何?通膨升勢的持續時間如果比預期更長,可能使民眾質疑Fed確保通膨目標的能力,於是民眾對未來的通膨預期將升高,並採取因應措施,結果將導致高通膨持續更久。

基於多項原因,第二種可能性成為事實的風險正在升高。首先,經濟展望高度不確定,誰都沒把握新冠肺炎疫情會怎麼變化,也沒辦法精確預估疫後的經濟復甦型態。這些都正在提高發生意外及政策出錯的風險。重要變數之一在於勞動市場。一些指標顯示,就業市場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例如失業率為5.2%,遠高於疫情之前的3.5%,就業人數也比疫情前減少約600萬人。其他指標卻顯示企業雇工不易,最新數據顯示7月底時全美仍有1,090萬個職缺待補,創新高。

其次,通膨顯然可能高於預期,時間也更長。舉例而言,晶片短缺可能持續到2022年,且由於房價高漲,居住成本也將提高。我預期Fed本周後將調高2022年的通膨預估。

第三,高通膨可能推升通膨預期,也已有證據出現。紐約聯邦準備銀行8月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明年的通膨率預期高達5.2%,未來三年的平均通膨率預期為4%,都是2013年來最高水準,且遠高於Fed的長期目標(2%)。

最後,Fed的長期貨幣政策架構,也可能使民眾對Fed的信心減弱。Fed承諾須符合三項條件時才會升息,分別是經濟在符合通膨目標之下持續達到充分就業水準,通膨率達到2%,以及Fed預期通膨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都高於2%。Fed對就業的強力承諾,顯示只要Fed認為通膨只是過渡現象,將會延後因應通膨升高,即使通膨預期升高亦然。

信譽是抑制通膨的有力工具。如果通膨居高不下,使Fed的信譽受到質疑,那麼Fed的工作將會難做許多。

(編譯/任中原)

相關新聞

美國商務部4月25日公佈的2024年1~3月美國實際經濟成長率為1.6%,低於認為達到2.5%左右的市場預期。美國的個人消費等內需維持堅挺...
 日本官員頻頻口頭干預仍止不住日圓貶勢。難敵美元獨強,日圓匯價25日再度摜破155防線,刷新34年低點。日本央行(BOJ)...
 兩岸開放觀光出現轉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稍早於「馬習二會」上釋出恢復兩岸旅遊交流善意後,大陸國台辦24日指出,陸方將採取積極措施,...
抵上海,26日與王毅會談,聚焦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等4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4日飛抵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