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當今的教學環境對全國乃至全球之「教師」們而言,的確具超大之衝擊,當AI如海嘯般席捲全球時,不僅學習者必須快速吸收聰明以對;對教師們而言,尤具教與學習間之互動、因應、調適與有效轉型之多向度挑戰。

美中兩國近期在人工智慧(AI)競賽愈發顯著。美國與阿聯酋等國加強合作,而中國則透過阿里巴巴等企業擴展全球夥伴關係。儘管AI發展迅速,但公眾對其風險的恐懼和誤解對於數位轉型乃至智慧國家的發展仍然是重大挑戰。政府應採取行動,提升政策制定水準、增加資訊透明度、改善公眾理解,讓社會全體一同 認識人工智能的當代角色,才能克服恐懼、步入國際。

本月13日,OpenAI發布新模型,號稱具有博士生等級的理學推理能力:「 對於複雜的推理任務而言,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代表了AI能力達到新的水準。因此,我們把標號調回1,將這個系列模型命名為o1。 」與過往不同的是,使用者沒辦法看到運算過程,新模型會先在後臺跑完運算,再摘要其結果呈現給使用者。除了推理能力進入下個層級之外,ChatGPT o1也同時象徵數位人文需重新面臨一波新的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美國幾所頂尖大學紮堆(多人聚集),令人擔心經濟學正在變成一個封閉的精英俱樂部,進而滋生群體思維。

人稱「聖老」的資深媒體人,中國時報前社長、總編輯 林聖芬 於昨(27)日晚間7時48分病逝,享壽75歲,林聖芬的夫人黃淑慎守侍於側,轉述聖芬長年受十二指腸潰瘍症狀所苦,年前因嚴重胃潰瘍造成腸阻塞,入院進行外科手術,平安出院。怎奈一個月前,聖芬又因接受植牙,吃消炎止痛藥引發大出血,再度進醫院治療,搶救無效。消息引發媒體、學術與文化界懷念哀悼,所有朋友都非常難過,也無法接受,傷痛之餘,僅願聖芬一路好走。

法國 日前逮捕 Telegram 執行長度洛夫,多位科技巨頭高喊「自由」,要求將其釋放。法媒社論分析,平台挑戰 歐盟 法規,事件重啟了數位空間中法治與 言論自由 界限的論戰,為當代民主重要議題;本次事件除掀起俄法兩國政治角力,幣圈也受到波及,與Telegram相關的區塊鏈項目代幣Toncoin崩跌超過20%,市值蒸發多達30億美元。

立法院23日舉行「我只帶來信心:施明德語錄」新書發表會,雖然施明德以經過世,但包括陳菊、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林佳龍、郝龍斌、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等人出席,展現施主席一生的追求,跨越黨派的超脫與堅持。

余紀忠基金會成立已超過三十年,為延續中國時報系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對公共議題的專注與熱誠,我們不斷透過議題追蹤與人物對話,開啟社會相互溝通的橋樑,期盼凝聚共識,引領不同世代共同交流、討論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