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今天復談,蔡英文總統昨天提到其重要議程包括簡化疫苗等醫療物資的進出口程序;學者認為,簡化程序有很大一部分操之在我,根本不用透過TIFA,這個說法只是「蹭TIFA的熱度對國人喊話,希望國人有信心」。

編者按:Delta變種病毒在近日入台,不明感染源案例已產生,讓台灣疫情再度出現變數,三級警戒是否能如期在7月12日解除,是許多民眾關心的問題。以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確診數下滑來看,台灣防疫是否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又該如何防禦病毒變種,讓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翁銘佑以醫學專業角度來闡述他的見解。

編者按: 疫情影響你我的生活,學子無法到校上課,許多產業也受到衝擊咬牙苦撐,人民不經要問這個政府到底部署了什麼?對楊渡而言,疫情疫苗等困境或有藉口推脫,但有三條底線本政府不該跨越,社會要如何面對失職政黨領導下的傷口,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台美TIFA會談中斷將近五年,將於本月30日登場,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臉書表示,會談主題供應鏈韌性包含晶片與安全資通訊產品,將是台美雙方未來合作取得進展的機會,同時,台灣爭取美國疫苗製造技術、建構產能以共同對抗新冠病毒,也可透過平台進一步凝聚共識。蔡英文總統也宣布將會與美方洽談疫苗等醫療物資簡化進口程序的議題,盼讓台灣疫情減緩、經濟成長,對印太和平發展有更多貢獻。

彭博新聞社28日公布最新版「抗疫韌性排名」,由於獲取疫苗能力的差異,北美與歐洲國家大多列入前段班,而在全球53個主要經濟體中,台灣繼5月份從前段班掉至15名後,本月更慘跌到44名,幾乎墊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防疫排名慘跌,政府聽懂了嗎?

Delta印度變異株入侵台灣,國內疫苗需求再增,台灣除了對外採購疫苗、靠外援取得疫苗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正籌備建立「疫苗二廠」,外傳國衛院將與莫德納簽約取得mRNA疫苗量產授權。但之前談代工遭遇碰壁,這次真能談成?

Delta印度變異株入侵台灣,國內疫苗需求再增,台灣除了對外採購疫苗、靠外援取得疫苗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正籌備建立「疫苗二廠」,外傳國衛院將與莫德納簽約取得mRNA疫苗量產授權。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今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也是台灣需要取經之處;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也說,台灣一定要發展mRNA疫苗,有助因應未來的大流行。

金門縣長楊鎮浯指出,27日中午一名搭機旅客登機前進行快篩一度檢測出陽性反應後,竟未依照標準程序、讓其登機順利來到金門,「衛生局只能在金門尚義機場攔截、緊急將其送醫進行PCR檢測。幸好最終檢測確為陰性,才結束這一場鬧劇。」不過,指揮中心27日深夜發布新聞稿,又公佈了修正版的離島檢疫策略,對於政策一改再改,到底離島檢疫的標準在哪?又該怎麼做才是防疫最佳策略,順利防止病毒繼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