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台南市議員謝龍介提議發放每人5,000元消費券,台南市長黃偉哲允諾會向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提建議,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15日表示,去年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創造近1,000億元經濟效益,是非常成功的政策,正規劃準備推出新的措施,以各種方法幫助受衝擊產業、企業與個人,希望再創一波最好的經濟效益。

由於國際對半導體、電子元件的大量需求,推動台灣5月、6月出口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的2個月,前瞻性數據顯示經濟正出現1980年代後未有過的蓬勃發展,整體經濟數據預計又是輝煌的1年。但《彭博》指出,這種強勁反而掩蓋了台灣服務業的愁雲慘霧。

國內正如火如荼接種COVID-19疫苗,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呼籲國人繼續踴躍接種,他並分享英國牛津大學亞洲12國疫苗接種覆蓋率統計,台灣每百人口接種疫苗劑次為15劑、完全接種僅0.3%,排後段班。陳建仁表示:「期待八月底,臺灣可以達到至少一千萬人有接種一劑,十月底至少一千五百萬人接種一劑的目標。」

國內三級警戒雖然延長,但可以「微解封」,不過,大部分縣市不敢放手,變成「沒解封」;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台灣目前屬低傳播風險,加上多數民眾目前只接種第一劑疫苗,一劑疫苗加上口罩、社交距離,相當於兩劑疫苗的防疫效果,「禁止人群移動」並非首要防疫措施,可適度放寬。

日本三度贈送台灣100萬劑AZ疫苗將於明日抵台,又有消息傳出台灣自購的AZ、莫德納疫苗也將到貨,再加上台積電、鴻海簽約購買1000萬劑BNT疫苗,似乎稍緩解台灣疫苗不足窘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突襲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登記疫苗預約系統,替年輕族群施打疫苗開啟一扇門,但也引發專家質疑,高風險族群應優先接種,以減緩重症與死亡率。

目前我國打第一劑疫苗的覆蓋率為15.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接下來將採用「劑次人口比」來計算全人口的疫苗覆蓋率,以計算得出的疫苗覆蓋率則變為16.27%,並指出,若按現在接種的速度,就能達到蔡英文總統宣示7月底達25%覆蓋率的目標。在接種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只因改變計算方式百分比就呈現上升,遭專家更質疑,有美化數字的嫌疑。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持續延燒,各國對於疫苗施打各有不同策略,有些國家為因應疫苗供應等條件,混打疫苗成趨勢。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卻提出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並稱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還是要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的建議列在考量。

全國幼兒園持續停課,指揮中心卻又開放有需求的家長可把孩子送托,且人數無上限。根據訪查,七月起不少私立幼兒園的孩子明顯增加,隨著今起微解封、陸續有家長回職場,預料到幼兒園的孩子將更多,實質上形同解封。幼教團體也批評政策矛盾,認為指揮中心不讓幼兒園全面復課,卻又不能拒收托,甚至有幼兒園被民眾檢舉室內群聚,園所深受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