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獨立報報導,根據一份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氣候危機正在改變全球河流的流量。 在歐洲北部等地區,氣候變遷使河流流量增加,而南歐、澳洲南部和南亞部分地區的河流流量減少。河流流量增加可能導致洪水氾濫,而河流流量減少可能促使乾旱。

美國氣候事務特使凱瑞9日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歐盟氣候事務首席官員蒂默曼斯共同發布聲明,宣告美國與歐盟準備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2日發表的資訊,2020年武漢肺炎(COVID-19)危機,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度最大降幅,整體下滑幅度約6%,但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段之間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如今,許多經濟體的排放量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一項新研究首次對湖泊和水庫水位的波動進行了全球統計。研究發現,這種變化的57%發生在大壩蓄水池和其他由人管理的水域中,突顯了人類在地球水循環中所起的主導作用。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AMOC)現在達到千年來最弱,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遷。

全球16個保育組織最近發表報告顯示,攸關數億人口健康、營養和生計的淡水魚面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威脅,1/3的魚種已經瀕臨滅絕。

編按:東京都宣示2030年要達成「零汽油車」的目標,乍看之下,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絕對性的政策,像是真材實料的越前蟹火鍋;但仔細理解之後,東京的「 零碳排車普及計畫 」竟然還包含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像是蟹肉含量不明的蟹肉棒。「無油車」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差距,就如同蟹肉跟蟹肉棒的差距一般,因而引起日本電動車社群的質疑。

【名家談永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將面世,他在線上圓桌論壇與亞太區媒體暢談氣候危機的急迫性,並提出創新技術的解方,「我們過去十年做得遠遠不夠,」要達到零碳未來,人們需要勇於挑戰最困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