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國土規劃前置作業歷經十三年有餘,於91年起草,目的為促進我國永續發展,協助政府機關以永續發展的角度推行國家建設,並考量公共政策與計畫推動的各個層面,包括:經濟、土地利用、能源、交通運輸、環境品質、國民健康、資源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文化與社經等議題。

國家發展目標重點在於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其達成手段之一即為透過實體環境之建設,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且兼顧生態、生活與生產需求的永續環境。針對國情需要,建立適當的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永續發展決策機制,並與預算審查制度結合,將有效的適時提供資金在適當土地執行適當的公共工程,以永續的概念利用國家有限的土地與財政資源,落實國家建設願景。

過去透過國土計畫、都會區域計畫引導各部門的中長程公共建設,以便適時適地提供有限資源在利用土地與財政上,以合宜有效的落實國家願景。回顧臺灣地區過去全國性公共建設,大多由單一事業部門需求提出,甚少考量與國土永續發展之關聯及結合,造成公共投資與永續發展脫節。民國104年已通過之《國土計畫法》,將藉由永續發展關鍵指標與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建設計畫結合,以符合永續發展目的。

土地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根本。「全國國土計畫」將在兼顧發展與永續,均衡現在與未來需求的原則下,更有序地引導全國未來的空間發展,讓須保育的保育,要復育的復育,該發展的發展,找回對土地的尊重及倫理,預約台灣美好的未來!

 

背景說明

一直以來我們對《國土法》寄予厚望,但它無法成為一切土地爭議的單一解答。《國土法》乃框架式與價值指引的立法,其內涵正等待之後研擬的20項子法規來充實,國土計畫法自民國86年開始,從民國93年正式定名並送立法院,經過6次送件,最後經過朝野協商,於104年12月18日通過。國土計畫的重點,過去是北、中、南、東各有區域計畫,接著就直接下到都市計畫,並未有縣市等級的空間計畫,從大到小的跨距太大。因此修正後的國土計畫納入中央和縣市層級的空間計畫。現在中央正擬定全國國土計畫,尤其是特定區的部分,未來會以附冊的形式附在國土計畫法中,效力等同法律,指導縣市國土計畫。「全國國土計畫」訂下全國土永續利用的管制策略與基本原則後,實質的空間計畫,以及現實中每筆土地所屬功能分區的指認,仍有待各地方政府擬訂的「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與「國土功能分區圖」來落實。這是一套仍充滿變數的架構,後續規劃將影響《國土法》能否引領台灣土地適地適性地發展。

活動照片

  •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 余範英董事長

    余範英董事長

相關文章

水利署長賴建信希望透過視訊會議,中央地方更加緊密合作應變,將災害影響降低至最小。

輿論開始關注鄭州這場天災到底有多少人禍成因,另一種檢討的聲音,則是質疑鄭州的「海綿城市」建設。

氣候變遷,常見極端暴雨成災,立法院法制局本月提出「提高都市降雨容受力之研析」,建議都市計畫擬訂或檢討時宜導入都市暴雨管理概念,並修法規範都市道路於新建與整修時應增加透水設計。

為減少空汙,環保署104年起與經濟部合作推動老舊鍋爐改善補助,共列管鍋爐6621座,截至今年6月底共同出資14.3億元,合計改善鍋爐5770座,改善率達87%。

金管會積極推動ESG永續金融,最重要的推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受訪時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是ESG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且「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在金管會一系列的政策引導下,他也看見國內金融機構已「真心」重視ESG議題,尤其是綠色金融部分,黃天牧表達強烈的決心與企圖心,希望台灣至少在亞洲能名列前茅。」

台灣上半年飽受罕見的50年來大旱之苦,中颱「烟花」步步進逼,氣象局指出將帶來致災性的雨量,整體侵襲期間累積雨量可能將達8-9百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指出現在政府要把握最後10年的時間,做好基礎工程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去年以來國內遭逢百年大旱,考量近年氣候變遷、枯旱風險大增,國發會表示,將加強產業投資所需供水優化,未來持續推動「產業穩定供水策略行動方案」計畫,針對各項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工作亦持續趕辦推動,預計至2024年,每日可增加82萬噸水源。

濁水溪出海口生態豐碩,今年調查黑面琵鷺超過300隻以上,其他稀珍野鳥數量不斷增加,甚至還出現石虎踪跡,引起野生保育團體重視,透過立委蘇治芬積極爭取國土綠網和生態創生計畫,獲四河局與林務局大力支持,預計在河口1400公頃河床浮覆地開發國內最大的河口生態創生園區,與相鄰的國內最大六輕石化,併列成工業與生態的兩大指標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