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藻礁公投連署累計人數至昨晚突破50萬大關。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昨重申政府全力保護大潭藻礁,精確地說,藻礁議題不是人民對抗政府,也不是環保對抗經濟,而是「環保跟環保抉擇的問題」,此議題是單一政策公投,不須過多政治語言,政府部門將秉持公開態度說明,期待與外界有更多討論。
藻礁公投連署日前已達35萬安全門檻。圖為藻礁公投小組4日在四平街進行遊走式連署快閃,要力拚50萬份。(郭吉銓攝...
編按:東京都宣示2030年要達成「零汽油車」的目標,乍看之下,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絕對性的政策,像是真材實料的越前蟹火鍋;但仔細理解之後,東京的「 零碳排車普及計畫 」竟然還包含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像是蟹肉含量不明的蟹肉棒。「無油車」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差距,就如同蟹肉跟蟹肉棒的差距一般,因而引起日本電動車社群的質疑。
氣候變遷日漸加劇,世界各國及跨國企業紛紛提出「2050碳中和」目標。副總統賴清德今(19日)出席玉山銀行ESG倡議記者會表示,台灣現行減碳目標僅設定2050年減為2005年的一半,已落後國際趨勢,「台灣勢必要提出2050碳中和或其他新的氣候治理路徑,才能符合國際社會的要求。」
環保署今(20日)舉辦《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修法座談會,包含石化公會等產業界代表出席表達立場,認為碳費徵收不公,只針對製造業,應該改為隨電、隨油徵收,達到所謂的全民減碳。工總更打算提出產業版的《溫管法》修正草案。
為對抗氣候變遷,目前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4日發布《2021年全球10大風險》報告,認為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的兩極分化趨勢,將是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各國對抗新冠疫情,成為長期抗戰,以及美中角力的戰場日益擴大,也被列為關鍵挑戰。
考量許多開發案空污排放量難抵換,環保署去年年底提出「空污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修正草案,有意開放空污「跨區抵換」,遭民間團體質疑替高屏地區開發案解套,環保署昨(5日)表示,跨區抵換尚未定案,會尊重外界意見,在相關減量倍數與抵減作法未有共識前,暫不納入修正範疇。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