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灣科技業第一代創業家、宏碁集團創辦人兼榮譽董事長施振榮投入創業之路已逾45年,曾開創投公司鼓勵青年朋友創業,近日將其經營心法整理出書,由母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創新創業密碼:施振榮Stan哥的王道心法》新書,分享其「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三大基本信念,暢談自己如何挑戰困難、突破瓶頸的心路歷程。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說,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幫助半導體生產商和買家分享供應鏈訊息,以緩解全球晶片缺貨危機,她並且敦促美國國會儘速通過立法,為國內生產提供資金。
在全球半導體短缺狀況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美國和歐洲正在積極推進吸引台灣強有力半導體廠商到本地區建設工廠的活動。不過,台灣4家主要企業最近發佈的投資計劃的合計額雖然達到約14萬億日元,但其中9成被認為是在台灣本地的投資。對於送來秋波的美歐,台灣企業的興趣不大,世界今後有可能在半導體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台灣的依賴。
綜合媒體報導,半導體製造大國已展開一場爭霸戰,無論是南韓、台灣、美國、歐盟、中國大陸,都把這場競爭視同作戰,凸顯了掌握半導體在現代經濟的重要性。美國需要台灣的技術,同時台灣也要嚴防美國因避免過度依賴台灣建構自己產業鏈,如果發生,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勢必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台美分工定位。
「供應鏈重組」自二○一八年下半年起,從美中貿易戰開打起頭,成為熱門關鍵字;隨之而來的疫情變數,更不斷考驗全球供應鏈應變能力,各國在「經濟安全」大旗下,都想建立自主供應鏈,護國神山台積電更首當其衝,不僅在全球車用晶片荒中不斷被點名,不光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都有重大投資計畫,連歐盟也頻頻對台積喊話招手。
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報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需在二○五○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各國政府紛紛響應並制定淨零碳排時程表。為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企業有龐大的低碳轉型需求,對金融業來說可能是這個世代最大的商機。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歐盟官員與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代表會談,邀請這些大廠在歐洲建造一座晶圓廠,並準備上百億歐元補貼,開發七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台積電同時宣布以廿八點八七億美元在南京擴建二廠,建置廿八奈米產能;台積電南京一廠以十二及十六奈米製程為主,已開始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