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綜合媒體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今天結束峰會。會後公報除提到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供應和疫源調查,更提到台海局勢、新疆和香港,以及氣候變遷等問題。但對中立場仍存在分歧。

台美雙方敲定數周內將召開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我方官員透露,本次將以視訊方式召開,且台美關係應發展更深層關係;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則分析,我方應積極爭取可和美國合作的空間,除台美關係空前好的「面子」,也要顧到「裡子」。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CPI),較去年同月上漲2.48%,為八年來最高,其實這一漲幅還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進口物價急速上揚,五月進口物價大漲13.2%,創2008年7月以來最高,我們必須提防2008年的通膨捲土重來。

渣打集團發布零碳倒數調查顯示,78%跨國企業考慮將淘汰無法配合減碳的供應商。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出發往歐洲,進行上任以來的首度出訪。此行參加七大工業國集團(G7)、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及歐盟-美國峰會、美俄峰會,並與多國領袖舉行雙邊會談。此次海外訪問,拜登將與盟友談論諸多重要議題,凝聚同盟關係以共同對抗中俄、新冠疫情及氣候變化等。

力抗氣候暖化,研議邊境碳稅勢在必行。

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宣布,今年共有153家台灣企業、220名公司代表參與由美國商務部於6月7日至11日主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台灣代表團更榮登第8屆峰會規模最大的海外企業代表團。AIT並為台灣企業舉辦客製化線上會議,AIT處長酈英傑強調,「台灣是我們在全球關鍵供應鏈中信任的夥伴,拜​登政府特別重視確保全球供應鏈的安全。」

編按:從美中角力 看國際新興科技布局趨勢與台灣的挑戰,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李佩縈、陳麗芬於《工商時報》撰文提出觀點指出,為了確保在敏感產業與國際策略夥伴對台的信賴關係,台廠須先盤點自身的供應鏈安全性,並避免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