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在這波創新浪潮下,台灣應當加緊跟上創新的腳步,才不至於被新一輪科技競爭淘汰。台灣具有許多高科技人才,近年社會上也重燃創業熱情,惟不具備如美國活絡的資金,政府要想辦法給創新者與資金持有者更多協助,鼓勵創業與投資,創造台灣新奇蹟。
進口 替代的觀念應用在金融業上是非常好的構想,目前為止,至少在國際債券上已經獲得初步的成效。我們希望在這個成效的基礎上,可以更進一步,將國人的財富管理 業務也從海外轉回台灣。做好這一步後,會有更多的專業金融服務人員在台灣工作,打好台灣的基礎,讓未來金融業打亞洲盃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面對這種型態,企業主當然也會受到影響,但資本無國界,企業主考量台灣無法與韓國競爭,可選擇把生產移至海外,例如遷到人力較中國大陸便宜,且又將 與中國大陸簽訂FTA的東協。可悲的是,企業主可以自由移動,勞工卻無法自由移動,上述提及的各產業從業人員的生活家計皆會受到影響。
對外經濟政策會出現問題,企業投資的環境也會出現問題。經貿國是會議即將在北中南各區開幕,與會者可否共同努力,找出解決台灣政治紛爭的「出路」?
何謂「炭五十」社會?請看摘自某報民意論壇文章的一段話:「在一次社會服務裡,有個家庭男人失業生活困頓,用一百元維持一天一家四口的餐費,我偶爾在他家的撲滿發現一個五十元硬幣,好奇地拿起來搖了一下,男主人靦腆地接手過去,告訴我:『那是生命最後的尊嚴』。
返回名家列表